English

尊重为本 培养至上

2005-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吉林省的一项调查研究这样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自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占8.2%,很不适应的占2.1%。也就是说大学生自我感觉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超过了1/10。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和不安的占13.4%,偶尔有类似感觉的则占到了70.6%。这说明受到这方面困扰的学生超过了总数的80%。

在开放的

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怎样做?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的老师详尽地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高校逐步成为国内外各种思潮交汇、碰撞的平台,在学生开阔了国际视野的同时,如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现代性品质的形成,但在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时,如何用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学生社会化的途径日趋多样化,不仅向校外,而且向网上延伸,各种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大量涌入,其所承载的多元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系列化改革,在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新特点,即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理想信念有所淡化;价值观念务实进取,但个人主义倾向较重;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行反差比较明显;成才愿望非常强烈,但目标行为短期化;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但逆境中自我平衡能力较差。

东北师范大学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契机,按照“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要求,确立了“尊重为本、培养至上”的工作理念,构建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全员育人的一体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专家化、学者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紧贴学生实际需求,拓展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富有针对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进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大胆实践。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早在2000年,学校就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主要内涵有四点,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尊重的教育理念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尺度,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把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向上的精神、社会的责任”作为培养目标。在学校看来,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在兴趣驱动下,学习才能成为自主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激情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习惯于创造性思维;向上的精神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学生有了向上的精神,就能够信心百倍地去战胜困难,就能够朝气蓬勃地生活,就能够感悟到生活的乐趣;社会的责任感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高心理境界,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深层次动力。

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管理与培养的关系,着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管理交给制度来做,把尊重和培养交给人来做,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信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全校上下达成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培养就没有发展的共识,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了“尊重为本、培养至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尊重为本、培养至上”理念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以培养人为纽带,教师、学生相互尊重、积极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培养素质全面、个性优长的创新人才,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关键是要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学习主体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忠实于教育本身的内涵,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发展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一种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形成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

在“尊重为本、培养至上”工作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学校站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塑造人、培养人的高度,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之中,把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在学科教育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展潜移默化、自然流露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着力重建师生关系、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重建教育教学环节,从确立理想信念、树立科学态度、培养坚强意志、建立良好关系的综合层面开展工作,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创造性人才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独特性及学生的学习权,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尊重为本,培养至上”的工作理念使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4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是全国教育系统四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之一。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屡获殊荣,在第四届全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中荣获冠军;在万校国防教育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金钟杯”钢琴比赛进入决赛,是全国师范院校唯一有选手进入决赛的单位;在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舞蹈系学生参赛的两个节目双双获奖;2005年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和声乐类专业组一等奖;“周末校园文化航班”活动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五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奖;红烛志愿者协会荣获两届“全国百个青年志愿者优秀服务集体”、“中国杰出志愿者服务集体”、“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十五年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届被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级优秀学校;在篮球方面,2005年跻身首届男子“大超”联赛全国四强。在吉林省和长春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15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