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书的命运

2005-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雷淑容 我有话说
拉丁文里有句古谚:“连一本书都是有命运的。”倘若把书的命运与写书人的命运连在一起,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有的人著书为生,有的人从来不写书,有的人却一辈子只写一本书――且不说生命聚散本无期,书亦来去无由
,中间若风尘历碌,战乱频仍,人已飘零,书何以堪?

《血泪忆衡阳》的作者为蒋鸿熙。该书写于1946年,是关于抗日战争史上一次著名战役――衡阳大战的回忆录,从成稿到出书,中间隔了近60年的光阴。蒋鸿熙写它,并不为发表,只是为表达一点纪念,以及一点悼念――为生死与共的战友,也为自己亲身参与的历史。这是一个秘密,历经“文革”等多次运动,作者藏着掖着,既为保护自己也为保护后代。因为这本书所记载的战争,几乎就是一个民族不愿触及的隐痛:亡军、亡城,甚至亡国之痛。蒋鸿熙写来都是痛(他甚至把书命名为《思痛集》)。虽时隔60多年,痛惜之情,犹言在耳。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军人用血泪记下的战争实录。在史学家看来,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算太高。但比学术价值更有价值的是,它几乎还原了战争的本来面目:家国之爱与亡国之恨,战事的紧张与国民的麻木,军队的士气高涨与城市的声色犬马,战争的残酷与战友的深情,立功的志得意满和森严的等级观念,个人英雄主义与壮志难酬、无力回天的怅然……胜利,失败,受伤,被俘,逃亡,隐匿,蒋鸿熙的人生经历,足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军人的所有际遇。

我注意到蒋鸿熙一再提到的两位军官:周?桑营长和李春华参谋,战争一开始,他们就着手写书,一本叫《衡阳有我》,一本叫《衡阳五十日》,战争无情,死神在夺去了他们生命的同时,也扼断了两本书的命运――也许,这才是蒋鸿熙写作此书的真正理由。

《血泪忆衡阳》

蒋鸿熙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