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学者畅谈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会

2005-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危兆盖 我有话说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姚有志、朱佳木、李文海、石仲泉、沙健孙、步平、刘益涛等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全面深刻,充满哲理,新意迭出,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宣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伟大纲领。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不仅深刻总结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而且从60年来中国社会和世界局势的发展演变中,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的历程作了科学的论述,提出了若干带规律性的精辟分析,这对于全国人民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在新时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我们学习《讲话》,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全面、科学地评价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伟大作用。他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等论断,是从抗战历史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众所周知,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当20世纪30年代世界法西斯势力兴起之时,中国人民最早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而在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再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又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组长沙健孙教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这场战争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讲话》指出: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讲话》一方面肯定了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又论证了敌后战场人民军队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着力指明“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分析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而且还因为世界人民可以从这场伟大的胜利中获取非常多的智慧和启迪。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一伟大的胜利,都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永远地纪念。我们今天纪念它,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世界,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及其意义作了发人深省的分析,这对我们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教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枢纽,虽然60年过去了,但它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这一重要地位却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及其意义作了发人深省的分析,这对我们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讲话》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明,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束缚,自清中叶以来中国渐渐落后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领土主权备受侵蚀,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国家前途风雨飘摇。这样,就形成了落后与被侵略之间的恶性循环。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成为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不懈追求和前赴后继的斗争实践。《讲话》指出,“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果不首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会因没有必要的政治前提而无法实现。《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民族战争,但除了抗日战争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不幸的是,有人据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远比人家落后,打也必定失败,打败之后,中国只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因此,任何抗争都是多余的甚至错误的,是昧于大势,不识时务。这一认识实际上是把“落后就要挨打”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是非常糊涂的逻辑。按照这个逻辑,强国对于弱国,可以为所欲为,予取予求;而弱国对于列强的侵略欺凌,只能俯首贴耳,逆来顺受。如果真是这样,落后国家和弱小民族岂不将永远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抗日战争恰好以铁的事实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弱国可以战胜强国的典型范例,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更是具体分析了抗日战争中中国战胜日本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指出“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它符合历史前进的规律和法则。这一论述有力地澄清了上述错误认识,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化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研究员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也极大地整合、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用鲜血与生命丰富和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了全新的概括,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从六个方面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民族意识、意志、理念、品格、气概、风范、价值观等精神力量作了言简意赅的全面概括,展现了民族精神内涵的全面性。二是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性,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源远流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的救亡复兴为主题的抗战精神正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勇敢、自强、创造、奉献、牺牲精神的延续和拓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体现。三是准确地把握了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特质,凸显了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性。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高度概括,对于学术界在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科的研究中,坚持正确方向,拓宽研究领域,改进研究方法,开展学术创新,提高研究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刘益涛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意义作了充满新意的总结,令人耳目一新。《讲话》更加全面、系统地看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结果,又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讲话》更加透彻地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而且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讲话》揭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规律,强调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同志的这些论述不仅对学术界深化抗日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各界正确地认知历史、科学地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步平研究员说,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毛泽东说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使我们更加确信这个历史性的伟大真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从进行局部抗战进而促成全国性抗战;她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道路;她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她直接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不仅对于遏制敌人的进攻起到了巨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有说服力的论证,这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确实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值得每一个研究或想要研究抗战史的人深入学习、领会。

朱佳木说,半个多世纪来的事实证明,当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一部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一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我们研究中国当代史,一定要遵循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牢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警诫和教训,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个主题,突出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个主流,把握建设和捍卫社会主义事业这条主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研究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柱而贡献力量。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客观、完整、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得出了五条重要启示。这五条重要启示,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必须时刻牢记的

沙健孙说,回顾历史是为了汲取经验,发现规律,启迪后人,开创未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客观、完整、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并从战后60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中,得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必须始终牢记的五条重要启示。这五条启示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五条重要启示,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必须时刻牢记的。

石仲泉说,中国共产党自领导人民革命以来,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许许多多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正如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所论述的,抗战精神既是构成中国共产党系列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虽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历史任务与抗日战争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总结的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姚有志说,无论是纪念6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是展望伟大祖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我们都不能以漠视的态度而应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包括在内。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进步、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又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和宽容精神的伟大民族。当战争灾难降临到头上时,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其目的则是用战争消灭战争,赢得和平。在近代史上,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掠夺中国财富最多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欠下的血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中国人民在战后以极大的宽容精神对待日本,主张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致力于发展两国间的友好邻邦关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既谴责了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伤害,又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作了深度剖析,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和善良愿望。这种具有战略远见的表示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必将得到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赏。

步平说,我们注意到,战后日本社会对待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认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方面,战后确实有许多人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追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这些年来,我们在研究工作中结识的日本进步学者和教师就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出版书籍,举办展览,举行会议,努力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战争给中国与亚洲带来的伤害,主张与被害国的人民共同谴责战争,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右翼与保守势力则一直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竭力美化军国主义的战争,否认侵略历史事实,炮制宣扬所谓“神国史观”的历史教科书,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不仅谈到了日本社会存在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愿意在“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美好愿望。我们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还深切地感到:在对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进行严厉批判的同时,要通过与日本进步力量的团结与合作,影响广大的日本民众。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更重要的任务。我们要与多数的日本民众在和平发展和共同谴责侵略战争的问题上达到一定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不忘历史,记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一旦建立了这一共同的历史认识,就可以极大地孤立日本的右翼与保守势力,使中日关系冲破障碍,获得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