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敖大陆行:又一次文化还乡

2005-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我有话说
现象9月19日,中秋节次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祝福声尚在耳边。台湾作家、学者李敖飞抵阔别56年的北京,展开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从北京到上海,从故宫到法源寺,从北大到清华,李敖行走在神州大地上,行走在他年少的记忆中,也行走在文化旅途中

点评如同对李敖本人褒贬有之爱恨有之一样,人们对李敖此行也众说纷纭。有赞曰“融合两岸文化血脉”,有贬曰“只是娱乐明星的必要噱头”,也有设问曰:“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欢迎李敖?”

由于李敖本人的一贯高调,由于促成此行的凤凰卫视的运作,由于众多媒体的关注,李敖此行难免被人认为有“秀”的成分。但是,拂开种种面纱,我们不能不以严肃的态度来还原李敖此行的最原始的身份:一是中国人,二是学者。“与大陆契阔四十载。今印此书以归故国,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在《北京法源寺》后记中,李敖如是说。李敖背后,是他丰富的著作:《传统下的独白》、《胡适评传》、《独白下的传统》、《北京法源寺》……这些著作背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思想和文化营养。从他特意挑选了印有书架图案的领带的细节中,从他游览故宫表现的渊博学问中,不难看出李敖把这次归乡之旅定义在“文化”二字上的良苦用心。

同样地,剥开重重外壳,我们也不能不以严肃的态度来关注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最核心的意义:在文字中还乡,在文化上还乡。李敖不是第一、更不是唯一,只是众多的中华归乡文化人中的一个。陈映真、聂华苓、琼瑶、席慕容、龙应台、余光中……还有白先勇。就在半年前,就在李敖此次的演讲地北大,携青春版《牡丹亭》来北大公演的白先勇先生对记者说:“这次到北大演出,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因缘际会的意味:北大传统培育了我们这一代,现在我们再回到我们的根源,把这个人文传统呈现出来。”

正是初秋。北京的天很蓝,古巷很深,故宫很庄严,法源寺的钟声很悠扬……李敖应是不虚此行。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祖,李敖回家又一次证明:中华文化是两岸切割不断的精神纽带。如他所说:“我对北京并不陌生,我对整个祖国并不陌生,我知道的祖国远超过你的想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