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粮山棉海看新疆

2005-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吕慎 我有话说
站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看着正在采摘的丰收棉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科技连自动化控制泵站管理人员张良又是激动又是自豪地说:“我一个人可以灌4700亩棉田的水。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自动化、智能化进农田

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农一师三团,是

个干旱少雨的地方,年平均蒸发量达2337毫米,是降雨量的37倍。在这样的田地里种庄稼,没有水的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2002年起,这个团12.6万亩棉田全部应用了膜下滴灌新技术,同时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以色列自动化测水、地埋式渗灌技术,建成了1070亩示范区。经过三年的探索,他们结合本团的实际,建立了一套棉田膜下滴灌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综合分析决策系统,并于今年初投资95万元,在4700亩棉田进行示范推广。

在石河子,一辆辆自动化采棉机正在田里作业。昔日需要几百名人工进行几天采摘的棉田,今年只需几小时,就全部完成了棉花采摘。在一旁看得入神的职工田新力不住地说道:“这要推广开来,我们真是不用再受苦了。”

更绝的还在后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7团14.5万亩农作物全都采用了先进仪器测土精准施肥,让仪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别,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情况、作物类别、产量水平,将氮、磷、钾肥及多种可促进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有机肥加以科学配方施肥,使职工坐在家里也能种田,保证了丰产丰收。

科技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科技正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飞机播种、膜下滴灌、病虫害自动预防测评、土地自动施肥系统以及精准种子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田间作物生长动态监测技术等精准农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个师全面铺开,“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色正在新疆天山南北实现。有谁会想到,这一切仅仅过去了50年的时光。当解放初10万大军进军新疆放下枪弹拿起劳动工具时,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垦新疆的荒漠戈壁,谈不上什么农业科技应用。当田地拥有到106万公顷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们却不再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而是坐在微机房里,轻轻按下按钮就能生产,并能高产稳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让荒漠变成良田,让农业科技为农牧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好处,这是新疆农业发展50年来的根本任务。新疆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收购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占世界总量的8%。新疆番茄种植从1978年才起步,迅速成为世界三大番茄种植和加工中心,2004年番茄制品出口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21%。

从与动植物抢地,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疆农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当新世纪的曙光降临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里早已是一片物产丰盛,水草茂密,粮如山来棉似海的人间仙境,是祖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希望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