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拘一格育英才

2005-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吴东皎 卢雯 本报记者 宋言荣 我有话说
几年前,有感于在过去时代人才观念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弊端,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于洋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新世纪呼唤新的人才理念》一文,呼吁: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面向未来知识社会,张扬个性才能,培养创造灵性。几年过去了,他和他的同事们把新的理念运用于实践,推出了许多
很有意义的教学创新。

创设“柔性课程”

这里所说的“柔性课程”,是指那些可以任由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知识体系或教学内容。

于洋教授在发表的文章中说:“与传统‘工业社会’相联系,我国原有高等教育体制、体系、观念和模式之下的人才观,长期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应用、轻基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共性制约、轻个性发展等倾向”,“过窄的专业面使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择业能力受到局限;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不足;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大学生的基础训练和全面素质受到影响;过分的共性制约使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质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东北财经大学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放在扭转“四重四轻”倾向上。1999、2002和2004年,学校三次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个性化、整体性”的原则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强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珍视大学生的创造灵性,扩大了选修课程组的数量与种类,压缩了必修课学时,增加了选修课学时,使课程设置呈现“模块化”和“菜单化”特征。

为了满足高才生的求学需要,他们还通过学术论坛活动,创造性地探索了一种完全可以凭个人兴趣自由选择的教学内容。学校先后建设了可同步进行四种语言翻译的大、中、小学术报告厅和科学报告厅,陆续开设出博士论坛、博导论坛、教授论坛、著名学者论坛、科学家论坛、产业经济名家论坛、文化传播论坛等七大论坛。通过这些论坛,组织本校最优秀的学者和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政治家和社会名流面向本科生开设讲座,与大学生一道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前沿课题。近年,七大论坛轮番开讲,每年都组织近百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学术论坛活动成为最受高才生欢迎的课业学习。

推出“个性化学分”

今年3月,东北财经大学推出新的本科学分制实施办法。新修订的本科学分制,增加了“创新学分”、“实践学分”和“课外活动学分”等三个崭新的学分概念。学校明文规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凡取得创新性学习成果,可获得创新性学分;鼓励增强实践能力锻炼,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经过认定,可以获得实践性学分;学校着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立课外活动学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经考核认定可以获得课外活动学分,课外活动学分可以替代一至两门选修课的学分。创新性学分、实践性学分、课余活动学分,都是着眼大学生个性发展而设计的,因此被人们统称为“个性化学分”。

东北财经大学有重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传统。20世纪50年代,东财大学生课余科研小组的活动曾成为团中央树立的一面旗帜影响到全国;80年代,东财大学生开展的“未来企业家答辩”活动影响到全国;90年代,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青春同路人》、《同一首歌――走进校园》和“大学生科研明星”等活动也影响到全国;新的世纪,东北财大40余个大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知有多少东财高才生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展示了才华,踏上了新的成才之路。但过去这些活动经常与课堂教学发生矛盾,使一些富于个性的高才生遭遇不被承认的尴尬,“个性学分”的建立使富于个性的高才生摆脱了窘境,为大学生发展个性扫除了管理制度障碍。

东财把“个性学分”列入培养方案,正式规定本科学生必须修满包括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内的12个综合素质学分才能获准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学校颁发《东北财经大学关于组织本科生实施社会调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每年寒暑假期各增加一周,作为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周,安排大一的学生进行农村调查,大二的学生进行城市调查,大三的学生开展专业调查。学校要求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向所在院系提交一份内容真实、思考深入、文字流畅并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此举一出,便得到大学生的欢迎。

探索“留学不出国”的培养模式

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的我国,尽管许多人还不清楚出国留学是怎么回事,却难以拒绝国外高等教育的诱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青年才子向海外流动,一些国外教育机构也趁机抢占我们的教育市场。面对挑战,东北财大较早确立出“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探索“留学不出国”教学模式。他们说:“就是要让那些没钱出国的孩子,在东北财大同样受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

2002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正式组建了国际商学院。其专业设置,直接与国际主流高校对接,由开展联合学位项目为主,逐步向专业引进为主过渡;其课程体系,在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专业引进国外大学的课程体系,除了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特性的课程外,全部采用外文教材,70%的专业课由外教授课,其余由国内教师双语授课;其教师队伍,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的具有国际化教学经验的师资。到2004年,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既有与国外高校开展的“3+1”、“2+2”、“3+2”等形式的联合学位项目,又有“4+0”的专业引进项目,联合学位项目的班数达到了42个,在校学生总数达到了550人,有毕业学生120人。其中,同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开展的“4+0”项目,不仅全程引进外方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而且,课业成绩合格者,既可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毕业证书,又能拿到科廷科技大学的学位文凭,这正是东财人所设想的“留学不出国”的教学模式。

“留学不出国”的探索,推进了东财学分的国际认可和国际声誉的提高。这些年,东北财经大学先后与美、英、加、日、德、澳、法、俄等14个国家的51所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它开辟了教师培训的新渠道。近年,通过合作项目得到出国留学、讲学机会的教师190人;它开辟了引进国外优秀教师的新渠道。通过合作项目来校的外国专家145人,其中长期的83人;它开辟了引进国外学生的新渠道。通过合作项目来东财选修专业学分半年以上的国外学生56人。

“留学不出国”的探索,推进了思想观念创新,推进了学科方向转向,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也推进了学生管理等学校管理创新。它引导东财人用国际的、跨文化的视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引导各专业的教育增设国际化课程和符合国际要求的教学内容;引导教学辅助体系推进教育技术、设施、手段的国际化,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也引导教育管理队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努力使学校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包容性,能够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各国交流。在东北财大,我们真切感到,此项探索收到了推动全局的成效,提高了东财整体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在全国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情况下,联合学位项目毕业的学生却抢手于国内外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不惜以高薪争相聘用,而且其影响所及,增强了东财对优质生源的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