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社会更要关注道德传递

2005-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徐惟诚 我有话说
道德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的产生,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的传递,都是要有条件的。

我们今年编的儿童版百科全书,叫《上学就看》。在编的过程中,我就研究中国儿童的

状况,就发现现在中国的家庭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离婚率高、婚外情等,这不是大量存在的。大量存在的最不和谐是父母与子女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不是生下来就是,而是上学之后不和谐。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是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传递者。但当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减弱时,整个社会的道德传递减弱了。20年前,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说:“你还小,你不懂,长大了就知道”。20年后,我们却听到孩子

说:“妈妈你不懂,爸爸你不懂”。社会变化太快,新思维太多,“超女”,“凉粉”这些新概念,家长不知道,孩子就说你不懂。孩子不知道父母只是对一些最新出现的东西不了解,但家长的人生经验是足够他们学习的,他们没有能力区分这一点。但在孩子讲了十遍“爸爸你不懂”后,他就不听,不信奉爸爸的话了,权威就动摇了。家长权威动摇,加之两代人交流不足,整个社会的道德传递过程中,出现一个最庞大、也是最薄弱的环节。这种环节还有更严重、更薄弱的地方:我国有1.2亿打工者,大概有3000万“留守”儿童。父母在外面,子女失去父爱母爱,失去监护人的直接监护,或监护不到位,或隔代的抚养尽不到责任,出现成绩下降,沉迷上网等各种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