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倚重名家与扶持新人

2005-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聚 我有话说
近年来,许多高校学报在选稿时常常重学界名家而轻视青年学人。诚然,一般而言,专家、学者的论文质量高于普通作者的论文水平,是客观的、合乎情理的。称得上专家、学者,为学界所认可接受的名流大家,如果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没有颇具影响的学术建树,也就不会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一个道理:名
家不是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名家的。名家的诞生必然有一个孕育、成长的过程。名家原本不是名家,是经过环境砥砺、主观努力、师长培育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长期过程才成为名家的。事实上,许多青年学人、名不见经传的一般作者,他们的学术论文并非没有新意,未必没有独创之处。查阅大量的二次文献,亦不乏无名小辈的新人新作,也不时地发现他们具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领域、新方法的学术闪光。他们中间或许就隐藏着未来的专家、学者,而早年的这些学术成果或许就是他们以后的成名之作。利用办刊,发现扶持青年作者,培养造就新生力量,繁荣学术文化事业,是学界前辈、大家发扬光大学术精神推动学术文化前进的重要途径。许多编辑大家总结自己长期的人生体验和高远的人生追求时,都无不由衷地发出感慨:编辑的成就不在于发表多少名人的作品,而在于发现新的创作。

作为我国学术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应该把发现培养学术新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我们发现,在探讨研究高校学报功能的所有论著中,都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术人才”作为学报的重要功能。教育部2002年9月13日下发的教社证[2002]10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地把学报的这一功能提升确定为高校学报的属性之一:高校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新人的重要园地……”

“发现培养学术人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承认,与成熟老练的大家文章相比,年轻人的科研成果即使是一些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有时也难免稚嫩单薄。但是,学术文化征程的延伸拓展必然要靠一代代新人的接力,稚嫩中充满着希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时代是在不息地进行,现在新的年轻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势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

培育学术新人,并不仅仅是把他们的文章发表出来,学报要发现学术人才,除了全体编辑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鉴审水平这个基本的条件之外,还需要三种人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学报主编要有宽广的学术胸怀,要有强烈的伯乐意识,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进而要提出明确的培养学术新人的指导思想。二是责任编辑要有崇高的奉献意识,要有敏锐的识珠慧眼,要善于发现人才,乐于奖掖人才,热情培养人才。三是作为青年学人,首先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明确的学术方向,其次,要力戒浮躁浅薄,要有勤奋刻苦立志成才的拼搏精神,还要养成谦逊严谨的良好学风,自信而不自负,自持而不自专。如此,主编、编辑、作者三位一体,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学报培育学术人才的功能自然就能得以发挥,培育人才的目标自然就能够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学报“培养学术新人”的功能,决不是抹煞名人名作的重要意义。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要让名家名作成为青年学人的借鉴范例,名流大家也要关心青年学人的成长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