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父老乡亲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2005-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来建强 许雪毅 我有话说

图为陈文光的儿子把父亲的遗像悬挂在自家正屋的墙上。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陈文光1955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的农民家庭,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
1年起担任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在10月3日的抗洪救灾中以身殉职。南通镇党委对他的评价是:“忠实地履行了一位党的基层支部书记的职责,时刻将父老乡亲的利益高高地举过头顶。”

“文光救了我们的命”

10月2日晚6时,强台风“龙王”正面袭击福建,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骤降闽侯县南通镇十八重溪,山洪暴发,直奔古城村。古城村下辖的十几个自然村散落在十八重溪上游流经的山坡地带,溪东自然村是离十八重溪堤坝最近的一个自然村。不到半个小时,洪水水位猛涨到距溪东自然村堤坝坝顶不到1米,溪东自然村90多户、400多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

当时在现场进行抢险的李昌基回忆说,当晚7时,洪水漫过堤坝,村里的水一下子涨了半米多高。文光骑着摩托车,召集村两委干部赶到溪东自然村护堤抢险。陈文光在帮助溪东村民陈德容转移时,两人突然被洪水冲到坝底。陈文光攀住一块大石头稳住身体,把陈德容托上岸。

“那天晚上,文光要我撤离,我慌忙从抽屉里拿了一些贵重物品,刚出门,就被洪水冲出了20多米。要不是文光,我肯定被大水冲走了。”身材瘦小的陈德容提起文光的救命之情,哽咽难语。

陈美华的情况跟陈德容差不多。当她背着80多岁的舅公往堤坝上走时,险些被洪水冲倒。“亏得文光赶过来,把我舅公托住,又拉了我一把,我这才爬到堤坝上去。”陈美华抹着眼泪继续说,“我们的命都是文光给救回来的啊!”

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古城村的溪东、溪西、云庭3个自然村全部被淹,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全被洪水淹没。消防、武警战士无法及时赶来抢险,村里的不少老人和孩子都站在屋顶呼救。当时也在现场指挥救灾的南通镇党委书记张向阳告诉记者:“陈文光和村里的年轻人把门板捆绑成救生船,把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一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文光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时,已伤痕遍体”

3日凌晨3时多,天空仍下着细雨,洪水略微减退,400余名遭洪水围困的村民已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参与抢险的干部群众同子夜时分赶到的武警战士准备回村部稍作休息。张向阳说:“文光在抢救遇险的村民时,衣袖、裤脚多处被划破,身上好几个地方还在不停地流血。我劝他坐武警战士的冲锋舟回村部包扎、休息一下。文光却执意不肯走。”

村支委李昌基说:“当时,文光已经在风雨中奋战了9个多小时,他包干的溪东自然村已经安置妥当,我看他累得连喘气都有点困难,于是也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溪西那边还有几户房屋处于低洼地,不放心,一定要赶过去看看。”

陈文光打着手电、披着雨衣,趟着半人深的洪水向溪西方向走去。村民张文华是最后一个见到陈文光的人。他红着眼圈说:“我是在撤离的路上碰到文光的。我想陪他一起去溪西,他不肯,说这一带地形他熟,不需要我陪,让我回家照顾家人。分开后没走多远,突然听到了文光的呼救声。我就急忙趟着水往回跑,想救他,可文光已经被洪水卷走了。”

“文光水性很好,一口气可以游上好几百米。如果不是太累了,他不会就这样走了。”村委会主任杨启雄悲痛万分。

得知文光落水失踪,大批村民自发地四处搜寻。第二天上午8时,在出事不远的溪西自然村的一个水坑中,陈文光的遗体终于找到了。“文光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时,已伤痕遍体。”张向阳说。

“文光是个实在人,做了不少实在事”

一件件关于陈文光的事说不完。村民们说,他是一个好共产党员,好干部,愿意为我们做事。抗灾抢险时,陈文光一心牵挂着群众安危。平时我们有什么困难找他,他总是热心帮助解决。

古城村是南通镇地处较为偏远的一个山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种植的水果外销困难。1992年,陈文光带领村民修了一条直通镇上的水泥路。靠着这条路,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提高了,收入每年都有增长。如今,大部分村民的生活变了样,盖起了新楼,有的还买了小车。

“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乱砍滥伐,古城村周围的山林几乎都被砍尽。先后担任过村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村支书的陈文光带领富裕起来的村民,2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上山植树造林近6万亩,绿化了荒山,保护了水土。”南通镇原党委书记王宝福告诉记者。

过去村里穷,村里的孩子们长期以来只能在破庙里上学。1993年,陈文光发动各方力量,集资盖起了两座两层楼、20间教室的村办小学。原村办小学老校长陈尔光告诉记者说,教学楼盖起来了,但却没有操场,陈文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96年,他自己掏钱雇来了推土机,将学校后山的土坡推平,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操场。

“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他都会带领村干部来看望我们,并给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现金。”无儿无女的84岁老党员罗金荣一说起陈文光,老泪纵横地说,“今年中秋节,村里已给我送来了慰问品,他自己又拿出50元硬塞到我手里。文光经常来看我,他不是我的亲儿子,却比亲儿子还亲!”

村民们说,陈文光掏自己腰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贫困村民做好事的例子太多了,数都数不清。

“关键时候,我不去谁去”

陈文光的家是一座祖上留下来的仅有一厢四间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旧楼。陈文光和弟弟、父母一家9口人都挤在这栋楼里,房内摆设非常简单。他的家与周围的邻居相比,显得十分寒酸。

陈文光的妻子黄美华几天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她泣不成声地说:“我腰椎间盘突出,疼得直不起腰,文光还说过几天再陪我上医院,谁知他就这么先走了。”陈文光78岁的父亲陈作经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我有两个儿子,文光是老大,他最孝顺!”陈文光只有一个儿子,几年前参军,复员回家后没有固定工作,至今在外打工。

黄美华捧出一大摞丈夫十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种奖状,述说文光多年来为乡亲们做的件件好事。“那晚,得知堤坝危急,他撂下饭碗就要走。我想劝住他,却不敢开口。每次村里有急事、难事要他解决,他在家再忙,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赶过去。他总说,‘我是村支书,关键时候,我不去谁去’。谁知他就这样走了……”

“他用自己对党、对父老乡亲的无限忠诚,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闽侯县委书记吴三八是这样评价陈文光的。

(据新华社福州10月1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