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载人航天进行曲

2005-10-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摄影:崔伟光 我有话说
浩瀚的宇宙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吸引着人类的注意力,从20世纪末开始,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开创空间产业、实现太空居住等造福人类之举,已逐渐成为人类航天活动的主旋律。

在人类大步迈向太空的旅程中,

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神州大地开始,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中华民族作为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以自己的韧性和勇气,一次次叩响着天宇的大门。

漫漫飞天路:坎坷中见神奇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起步并不晚。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太空角逐,使“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的中国大为震惊,这个有着古老飞天梦想的国度开始萌动着续梦的计划。

1967年7月,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共同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途径和步骤的研究。到了70年代初,他们的研究已小有成就,不仅做出了精美的模型,而且给飞船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曙光号”。

此后,尽管度过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东方红”之夜,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制造及相关工艺水平又低,加上“文革”的动荡和天灾人祸,“曙光号”最终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1986年3月,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将载人航天研究列入《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863”计划)中,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其核心就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此后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从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的“神舟”五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成功回收。此举不仅使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支强大而富有创造性的力量――中国。

憧憬未来:更高、更快、更远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例如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等,并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在跨越式地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以交会对接为特征的第二步和更远的未来。中国的航天专家们已经在计划着实现载人航天后,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2005年金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专家指出,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爱好梦想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热切地期待着。

心有多高,足迹就有多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