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宝安京剧娃 唱红北京城

2005-10-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广东娃也能唱好京剧

刘铨权是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7岁小姑娘已学了1年多京剧,她不仅是宝安100多名花旦中年龄最小的“铁梅”,而且还能字正腔圆地演唱《春草闯堂》、《苏三起解》、《拾玉镯》等10种现代和传统京剧曲目。她告诉记者:“学京剧可好玩啦!京剧的

词就像诗文,学京剧,我普通话好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在天骄小学辅导9位“铁梅”的吉林京剧院郝老师告诉记者:“能唱‘铁梅’的学生,宝安已有100多名。现在北方有些学校也开办了京剧兴趣班,但像宝安开展得这样早、普及这样广、效果这样好的,我还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宝安的京剧娃娃不仅唱红了宝安,唱红了深圳,还唱红了北京。今年2月在北京,全国“德艺双馨”总决赛上,宝安区海滨中学学生表演的京剧《金猴降妖》和《霸王别姬》囊括戏曲类少年A组和B组第一名。

人们印象中连普通话都讲得夹生的广东娃,为何能把国粹艺术的京剧表演得如此惟妙惟肖?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这还得感谢宝安区教育局开展的‘京剧进校园’活动搞得好!”

没想到京剧比流行歌曲还有魅力

宝安“京剧进校园”,始于去年3月。中小学生现在的功课都很重,为啥还要搞“京剧进校园”活动?负责开展这项工作的宝安区教育局教科培训中心主任潘世祥告诉记者:“学京剧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可大啦!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唱腔、词调以至脸谱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学生学过一段京剧后,连说话、走路、气质都会不一样。”

刚开始开展“京剧进校园”的活动时,宝安区教育局领导最担心的是:听惯了流行乐、看惯了武打片、说惯了广东话的宝安本地娃娃,会不会喜欢京剧?没想到,去年3月该局与北京戏曲艺术学院签订辅导8所学校京剧兴趣班的协议后,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争着要报名。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区教育局今年4月又和吉林京剧学院签约联合办学,再在8所中小学推广“京剧进校园”。现在,在两家专业院校剧团的辅导下,宝安中小学的500多名京剧娃已能饰演武生、老生、花旦、老旦、刀马旦、彩旦、青衣、花脸、老丑等京剧几乎所有行当。

在宝安的西乡中学第二小学,每天放学后,排练室里都会有不少的学生排练《红灯记》。“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小铁梅”高举红灯,“李玉和”视死如归,“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虽然声音稚嫩,但韵味十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学生痴迷京剧?潘世祥主任对记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了京剧的学生都说,没想到京剧的魅力比流行歌曲还大。”

学了京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学了京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是记者在宝安区的各个学校看了这些京剧娃娃们的表演和交谈后得出的印象。那些十多岁的孩子,男生站起来挺拔得像一棵树;女生婷婷玉立像一朵花。说话吐字清晰,有板有眼,看上去特别有精气神儿,站在人堆里一眼就看得出来。海滨中学是宝安的一所普通中学,现在该校有50多位学生不仅能演唱50多部现代和传统京剧,而且在北京的京剧表演比赛上拿了大奖。这些学京剧出了成绩的孩子提高了素养,打开了眼界,志向也大了。海滨中学的老师介绍,几个在北京唱京戏拿大奖的孩子,都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呢。

在北京获得了金奖的“金猴”张萌告诉记者,他是福建人,父亲在宝安靠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他非常喜欢京剧。学了一年就在全国获了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14岁的张萌长得挺拔修长,理了个光头,精气神十足。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戏曲学校的学生哩。

国家一级演员、现宝安京剧团指导老师杨汝振曾感慨地说:“宝安有越来越多的娃娃学京剧,真是件大好事。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宝安区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动。”

潘世祥主任对京剧进校园的意义考虑得更深远些,他说:“深圳地处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又是一个移民城市,面对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西方文化,用京剧艺术让孩子们从小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肯定大有好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