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捕捉历史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相 我有话说

贺延光1951年出生,祖籍陕西渭南。1980年初进入中国青年报至今。现为该报高级记者,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2004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贺延光早在近30年前就出名了。1976年那个悲愤的春天,他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用手中的相机揭露“四人帮”的丑行,表达对其倒行逆施的愤慨和抗争,记录了人民对总理无比思念的感人画面,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他因此被捕入狱,成为“四五”天安门事件的英雄。

当时,他从黑龙江兵团返城不久,在工厂里当工人,还只是业余摄影爱好者,没想到后来会进入新闻界,更没想到会成为摄影家。但那时,他的摄影才华已初步显露,他后来对摄影的追求和风格,也早在那时已现端倪。

1980年,贺延光进入创刊不久的北京青年报,3年以后,又来到中国青年报,这为他施展自己的抱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整个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过多年禁锢的精神枷锁一下子打开了,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头脑和社会生活。年轻的贺延光此时加盟新闻界真是正逢其时。他为中国青年报带来一股新风,图片新闻前所未有地占据了报纸的重要位置和更多版面,以其真实、生动的“具象”反映生活,贴近生活,在报纸上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把新闻摄影报道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贺延光以自己的新闻摄影理念和实践,与中国日报的王文澜,一时成为中国新闻摄影的旗帜性人物。

20多年来,贺延光始终置身在现场,置身在生活中,置身在民众中,置身在各种重大事件的前沿。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当大学生游行队伍行进到天安门前时,突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贺延光迅疾抢拍下这一历史瞬间的画面。一幅普通的照片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了巨大反响。画面上蕴含着深深的哲思和想像空间,仿佛喊出了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和热爱,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一句“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这些年,贺延光风尘仆仆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老山自卫反击战前线、广西边境排雷现场、内蒙古大雁煤矿矿难地、新疆巴楚地震灾区、北京地坛医院SARS病房……奔波在各种重大事件、政治生活前沿。他也因此收获了在新闻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极大影响的摄影作品:《民主进程》、《第三个是男孩》、《矸石山上捡煤人》、《广西边境大排雷》、《长江水患》、《巴楚地震》、《面对生命》、《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

2003年春天,凶狠的SARS病毒突然向我们袭来,北京成了重灾区。2月初,贺延光正在云南采访,他已隐约听到广东发现一种怪病,传染

性很强。一天,《春城晚报》的一幅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广州街头巡逻的两个武警战士都戴着大口罩。他以记者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到了4月份,非典已成为新中国建国后影响最大最广的传染病灾难,北京每天在以两位数不断新增病人,不断有人死去,全社会草木皆兵,巨大的恐慌在蔓延。就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时,贺延光却第一个向报社领导提出进入非典病房采访。领导先是不同意,卫生界和医院等有关方面更不同意,这可不是一般的采访,他们要对他的生命负责!而当时,贺延光的80多岁老父正患重病,爱子还非常小。然而贺延光最终进入了层层封锁中的地坛医院SARS病房,直面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凶险的SARS病毒的抗争,拍下了《面对生命》等系列作品,展现了SARS病房中生命与死亡、责任与无奈的真实画面。这需要怎样的责任、信念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由于贺延光在新闻摄影上的突出贡献,1986年他荣获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2003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个人,2004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作品《面对生命》被人民摄影报评为年度全国最佳新闻摄影作品。他还获得过多种荣誉,他的许多作品获得过多种大奖。

很多人认为,贺延光首先是革命者,其次才是摄影家。他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新闻摄影界的“良知”,甚至是“正义”的代名词。这些褒奖都不为过。他自己说:“对事实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是评价新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尺度。”贺延光这位从民间、从“革命”中崛起的杰出摄影家,实现了自己的这一要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