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袋鼠岛上寻袋鼠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闫百琨 我有话说
提起袋鼠,人们自然想到澳大利亚,因为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在澳大利亚,人们把袋鼠视为国宝,它成为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连庄严的国徽上都绘有它的形象,据了解,现在约有6000多万只袋鼠生活在澳洲的广袤土地上。来到澳大利亚,听说有个以袋鼠命名的旅游景区――袋鼠岛。可想而知,那里一定会是袋鼠成群,举目可见
,是澳洲袋鼠最多的地方。所以,当决定到袋鼠岛一游时,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些活蹦乱跳的袋鼠形象。心想,此去一定细心观察一下野生袋鼠的生活景象(因为过去所见都是在动物园里)。

一个夏日,我们开车从南澳首府斯德莱德出发,行车一个小时到达去袋鼠岛的码头――诺曼维尔,而后连人带车乘上轮船,在海上航行两个多小时,顺利地踏上了袋鼠岛这个澳洲第三大岛屿(面积4500平方公里)。下船后,一刻未停又继续前往下榻住地――位于该岛腹地的一个仅有100多常住人口的潘德纳小镇。从车一开动,我便怀着先睹为快的心境,目不转睛地寻视公路近处的麦田、牧场和山野,急切地想要看到袋鼠能够展现在眼前。可是,走了二三十里路,除见到许多无拘无束的牛羊在牧场上觅食外,却没有见到一只袋鼠,这不禁有点失望,甚至产生些许疑感,难道这就是想象中的袋鼠岛吗?

潘德纳,是个极具特色的既有城市功能又到处散发出乡村气息的小镇。它四周环绕着麦田、牧场和森林,景象宜人,静谧恬淡。我们在一个小旅店住下。第二天,开始去观光游览,一路上仍忘不了寻找袋鼠。车开出20多公里,便进入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即受国家保护的弗林德斯蔡斯国家森林公园。放眼望去,可谓:林海无边,绿满群山,只有鸟飞,不见人烟,真是难得一见的既荒凉又原始的大自然景观!深入林区后,令我们想不到和惊讶的是,发现前进的路上,不时出现有各种被车压死的动物尸体,其中大部分是较小的袋鼠,且多是新近被压死的。有的尸体还招引不少鸟类在争食。我们注意数了一下,在行程约30公里的路上,竟发现有20多只袋鼠死于车轮之下。除此,还有一些风干了的动物尸体难以辨认。

看到有这么多的袋鼠被压死,我开始有所领悟:其一,想到此地在往来行车较少的情况下,袋鼠又多是被夜间行车压死的(因为白天路上遇到袋鼠,人们都会自觉躲让),可以得知,这里的袋鼠数量是相当多的,否则绝不会有这么多的袋鼠死于非命。其二,想到袋鼠的栖息地和生活地域,应该是在便于觅食的林间和杂草繁生的地方,而绝不会是随处可见,更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跑到缺少屏障的公路附近。这么一想,就为此前透过车窗看不到袋鼠的一些疑惑找到了答案。

还有一个例证,使我进一步了解到岛上的袋鼠是很多的。这天上午,在我们游览面临大海峭壁上形成于亿万年前的“非凡巨石”(也称奇石)景点后,在一处树高林密的地方野餐。刚席地坐下,就意外发现不远处的灌木丛中有两只袋鼠在东张西望,这不禁令我们十分惊喜,因为毕竟是来岛后首次见到了野生袋鼠!于是立刻走了过去。没想到,两只袋鼠对我们的到来,不慌不张,不躲不闪,我们试探着与其靠近,为其拍照,并用手势表示友好,它们也以平静的眼神表示回应。逗着这两只袋鼠玩了片刻,我们又返回吃饭的地方,但当打开食盒准备就餐时,突然间,不知从何处跳过来五只灰褐色大袋鼠,有的站起来近一人高。这些不速之客来到之后,直奔食盒,有的伸过嘴巴或伸过短小的两只小前爪,向我们讨要手中的食物。一时间弄得我们手忙脚乱,既感到兴奋,又不知如何应对是好,情急之下,赶忙将面包掰碎扔到地上,它们很快就用前爪(具有手的功能)捡起吃光,而后仍睁着大眼睛,伸长脖子,摆动着前肢,表示仍未满足。见此情形,无奈,只好开车离去,不然再跳来一些袋鼠更难招架,何况,在远处已发现有的袋鼠在活动。这次在与袋鼠的接触中除看到其求食心切的种种可笑举动外,总的印象觉得它们很温顺,很可爱,对人们也很友好。

通过从林区路上看到那么多的袋鼠惨死在车轮下,到在林间不期而遇,终于让我释然―――寻找到了袋鼠,并印证了该岛确实是个叫得响的袋鼠岛。后来,从有关资料查找到,袋鼠岛的得名是有来由的,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一支探险队登上此岛,发现岛上袋鼠很多,队员们还捕杀了一些大饱口福,而后,一位率队的名叫马修・弗林德斯的人,将此岛命名为袋鼠岛。

现在澳洲的袋鼠有50多个品种,以大灰袋鼠、红大袋鼠和岩大袋鼠最有名,其中大灰袋鼠和红大袋鼠个头最大,有的站起来高达两米多,体重近70公斤。据了解,袋鼠岛上的袋鼠只是袋鼠家族中的一支,品种较为单一纯正,因为这里四面环海,外地品种很难介入、杂交。

岛上的袋鼠在奔过公路

儿童在岛上逗袋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