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赛艇:期盼从量变到质变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燕召 我有话说
今天的南京玄武湖云淡风轻,平静的湖面映出岸边低垂的杨柳。要是没有不时被船桨激起的水花,谁也不会感觉到湖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场紧张激烈的较量――十运会赛艇比赛的首个决赛日里,这里将产生女子双人双桨、男子四
人单桨无舵手等8个项目的金牌。

随着比赛的进行,人群的欢呼声中,运动员和着汗水的笑脸里,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广东、辽宁七支队伍瓜分了这8枚金牌。粗看之下,奖牌分布平均,没有哪只队伍能“一花独秀”。但细一琢磨,这些冠军获得队所在的省份,水资源都相对丰富,大多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赛艇运动受到的自然条件限制到底有多大?中国幅员辽阔,过去少水的西部和寒冷的北部受自然条件影响,赛艇、皮划艇运动的竞技水平相对落后一些。近年来,由于奥运会上赛艇、皮划艇这两项水上运动是除田径和游泳以外产生金牌第三多的项目,所以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据赛艇竞赛委员会的官员介绍,其实这两个项目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并不很高,加上金牌战略的因素,在十运会上,像甘肃、陕西代表队的实力提高非常快,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可以说,赛艇正在逐渐摆脱自然地域的局限,向着均衡竞争的方向发展。

水面上的竞争瞬息万变,而岸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老外”身着某个代表团的队服,焦急的翘首张望。原来为了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许多代表团都聘请了外籍的教练。在今天女子双人双桨的决赛中,原本预赛仅得第六名的上海队在决赛中突然发力,一举夺得冠军。上岸后,上海队的两个小姑娘反复感谢她们的俄罗斯教练。她们说,今天的比赛能够夺冠,是因为贯彻了教练的战术安排,从体能分配到桨频控制,从技术配合到个人协调,她们的教练都做了具体布置。而一旁的两个俄罗斯教练,则像孩子一样裂开嘴憨笑着。尽管中国的赛艇成绩在世界上还没有全面的突破,但是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赛艇运动在将来的国际赛场上,也许会承载国人更多的希望。

今天的赛艇比赛,还受到了众多记者的关注,采访场面热烈,以至一位多年跑赛艇这个项目的资深记者感叹:“曾经门庭冷落,如今车马鼎沸”。虽是一句玩笑话,但“梧桐一叶知秋”,赛艇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其实在国外最初流行于贵族中的赛艇,是运动与自然的结合、力与美的体现。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的校际赛艇比赛每年都在泰晤士河上举行,迄今已延续了近170年;而美国哈佛和耶鲁的赛艇对抗赛也有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赛艇运动开展的历史并不短,但普及性并不高,所以今天除了记者以外,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并不多。有位观众说得好:“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最后的进球者总会成为英雄。而赛艇中的集体项目,几人必须统一得像一个人一样。那些运动员划桨入水的时间都那么一致,因此,胜利或失败都永远属于所有人。”也许,观众对这一项目理解的提高,才真正会使赛艇运动因为群众基础的加强而提高其竞技水平。

十运会赛艇首个决赛日,比赛一如平静的湖水,波澜不兴。然而正如平静的湖面上是激烈的比赛,今天发生在赛场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也让人期盼我们的赛艇运动能有一个质的突破。(本报南京10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