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权威细说“神舟”上的生活和工作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杨川 我有话说

陈善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196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天医学工程学科与航天飞行训练仿真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1995年当选全国青年联合会员,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2004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创新工程奖。 (张桐胜摄)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总,你好!你是43岁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是否会感到有压力?同时,作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你对中心发展的期望值是什么?

陈善广(以下简称“陈”):作为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我是第一责任人,可以说压力非常大。因为我们承担的任务有人、有产品,航天员的培训怎样,思想素质怎样,直接反映了我们的训练水平。另外船上保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系统也是我们研制的,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担子很重。我198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面临很多次选择机会,但是参加到这个系统来是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的愿望,所以我不后悔我的选择。

作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我期望它将是一个面向世界、向全球开放的航天员中心,将来不但为我们国家培养航天员,执行我们国家的航天任务,还会为其他一些国家培养航天员。

记:能不能介绍一下航天员系统在“神舟”发射中的作用?

陈: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任务是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高效工作。也就是说要为整个工程选拔训练出合格的、优秀的航天员,保证其在航天飞行中身体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并能圆满完成赋予的科学实验任务。同时,还要研制与航天员密切相关的一些产品,比如航天食品、航天服、医监设备和个人卫生设备。载人航天,以人为本,因此,航天员系统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记:具体到“神舟”六号任务,它与“神舟”五号在航天员系统上有什么不同?

陈:最大的变化就是航天员由原来的一人要增为两人,飞行时间由一天要增加到多天。另外,航天员要从返回舱进到轨道舱工作、操作,这种两舱的工作模式是“神五”所不具备的。这三个大的变化对航天员系统,特别是对航天员来讲带来了新的挑战。两人多天,给地面训练加大了难度,同时携带的食品、饮用水的数量增多,还需要对舱内布局进行适应、调整。而对航天员来讲,因为飞船的空间很小,在狭小密闭空间里生活、工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飞行时间的延长必然增大飞行风险,航天员必须随时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要求也更高。

可以说,“神五”是天地往返技术的突破,是载人航天整体技术的突破,要求把人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但是,“神六”要证明我们能在空间生活、工作,进行科学试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

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从“神五”到“神六”间隔了两年,这两年里航天员系统就是在应对这些考验。那么,航天员系统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是这样:首先与人密切相关的产品研制方面,必须要考虑到上述的变化,既要力求保持原来成熟的技术状态,又要在功能、容量等方面适应两人多天的变化和要求。

刚才谈到“神六”任务中,航天员要在两个舱内活动,而且要进行完全与地面环境接近的日常工作、生活,对于生命保障系统来说,与“神五”有很大的差别。“神五”和“神六”舱内环境的压力、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控制没有多大变化,主要的变化在生命保障上。两个人在上面进行多天工作和生活,和在地面一样他们要吃早、中、晚三顿饭,同时还要进行一些排泄,大量的废物要进行处理。这都需要我们在地面进行大量的科技攻关。可以说,“神六”对生命保障系统要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考核,对生命保障科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在训练的方案制订和实施中,也特别考虑到针对这些变化的强化训练,还有这次任务中新增加的科学试验内容,如工效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等也需进行专项训练,针对多天飞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加强应急和故障处置方面的训练。当然,由于是两人飞行,协同配合方面的训练也是这次的重点。(本报酒泉10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