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想家的素质

2005-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家祥 我有话说
有幸终生治学,熟悉一个学科的既有成果即可称之为学者,而唯有那些既有学问又有胆识,在前人基础上拓开新视界的人才称得上是思想家。学者是文化财富的持有和传递者,思想家则是文化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三十几岁撰成《文心雕龙》,奠定了他作为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序志》是该书最后一篇,具有

统御群篇的性质。作者在文中首先解释了书名的含义,然后依次阐述了写作的缘起、全书的结构和著述的原则等,最后以一“赞”语收结。此篇不仅对于人们理解《文心雕龙》有着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后世学人如何治学富于启迪意义。

首先,作为一个思想家,刘勰具有“树德建言”的志向和续写历史的祈求。在他看来,人为天地之心,人心为形身之君,人类之所以能超出宇宙中其他万物,就在于具有无穷的智慧,能够“制作”亦即创造,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虽然人生是短暂的,但是一个人创造了文化财富,则他功在千秋。以此为价值取向,学术研究便成为一种自由的劳作,发微探幽,其乐无穷;文化创造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一朝成文,千载凝锦。一个思想家之所以甘愿呕心沥血,其最大祈愿是为人类的文化大厦添砖加瓦,给后代留下自己的探索成果。如果缺少这种高远的志趣,缺少一份赤诚,一份肃敬,一份心平气静,而热衷于炒作,仅仅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就会无心于“学”而专注于“术”。而如果能将目光较多投入于历史的需求,真正潜心于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就一定会有新的建树。

其次,作为一个思想家,刘勰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超越前贤的勇气。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文的觉醒”时代,曹丕、曹植、应?、陆机、挚虞和李充等已有专门论文的著作,在刘勰看来虽各有所长但不免“各照隅隙,鲜观衢路”之弊,而桓谭、刘桢、应贞和陆云等间或也论及文章,可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没能寻根索源。有鉴于此,刘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务大体,穷源流,举要治繁,正好回应了时代的要求。文化的发展呼唤每一时代有进一步的言说,阐释前人或他人的思想成果固然必要,但决不能取代自己的独立思索,真正的思想家往往是些踽踽独行者。现今各学科都存在不同的流派,习惯于依傍一家之说述而不作,必然要导致理论的萎缩,因为阐释者毕竟永远不可能真正超越原创者。

再次,作为一个思想家,刘勰具有“弥纶群言”的胸襟和综合创新的能力。人文学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众说纷纭,这就需要研究者面向事实本身作出判断,采取切实的考察维度擘肌分理,在兼采众长的基础上实现开拓创新。尽管偏激不失为创新之一途,但在基础理论领域的建设尤其需要海纳百川,秉中执两。刘勰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纵观古今所同,调和南北之异,立论持平、公允,无论是同于旧谈或异于前论,只要是理所当然,就无所避讳,因而建构了我国古代最为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当代的人文学科建设,尤其吁请学界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折衷”,综合对立观念的合理因素而求其至当:一是古代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思潮的会通,二是本土文化资源与外来文化观念的融合,三是人本主义倾向与科学主义倾向的调和。三者其实密切相关,如果人们在立论中得以兼顾,就有可能开辟理论研究的新生面,产生推动思想史向前发展的大成果。

理论建设需要宏阔的视野,“茫茫往代”和“渺渺来世”都应在考虑之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必将以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同时我们有理由期望并有责任实现,当代人文学科也在历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