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邑大学:改革带来效益和活力

2005-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云峰 我有话说
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批准,一所全日制本科综合性大学――五邑大学诞生了。五邑大学位于我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史称五邑,学校因此得名。校园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宜人,是理想的教读胜地、治学佳境。五邑大学现设有2个学院,16个教学系(部),另设有继续教育学
院、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安徽、四川、重庆、海南、山东、河南等省市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学校于199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至今已招收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00多名留学生。1996年,学校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0个硕士点并与其他高校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博士后。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占52%;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占77%;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自创建以来,得到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热情关怀与鼎力支持。他们共捐建楼宇50余座,还捐赠了一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并设立多项奖教基金、奖学基金、贷学基金,捐资总额达2亿多港元。

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路子。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在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内部管理方面形成了四大办学特色。现正在为进一步把学校建成具有较强自身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具有地方特色和侨乡特色、在同类型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的资源有限和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得学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对此,学校领导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改革,形成高效、激励、创新的内部管理体系,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人力资源是创造高校价值的源泉,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是建立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近年来,学校按照“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职事相符、责酬一致、严格考核”的思路,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聘任”。形成以岗位工资为主体,强化激励功能的工资结构,管理人员实行“准职员制”,彻底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和“铁饭碗”,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相结合的思想,建立了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和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小机关、无实体、大服务、联盟化”的后勤社会化模式,完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全方位后勤服务体系,陆续将学生和教工食堂、招待所、电话通讯、教材和图书采购、水电维护、楼宇管理、绿化、保卫、校园网络维护等17项工作通过招投标等多种形式委托或交付社会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管理或办理,与被委托单位双方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形成“双赢”的局面。通过改革,后勤原有近300名临时工和近40名正式职工减少到10名正式职工,每年增收节支近700万元,参与联盟的社会企业几年来投入学校后勤设施的经费达800多万元,提早一年实现了改革目标。

学校还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组建了计算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等校级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以实验教学为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计算中心除了完成全校不断增长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任务、为科学研究提供场所和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任务以外,还全天候、全方位开放,成为江门五邑地区计算机信息服务和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基地,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窗口。这项改革,还打破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追求“小而全”、资源分散管理的思维定势,形成资源共享的共识。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尝到甜头。从1998年以来,学校增收节支逾1.8亿元人民币。教职工的收入2004年平均比1998年提高了3倍。学校本科专业数从1998年的13个增加到目前的31个。硕士点从1998年的3个,拓展到目前的10个。其中以林健为学科带头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几年内实现了从零发展成为硕士点、省重点扶持学科,排名跃居全省第二位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千所高校网大排名中五邑大学名次不断上升,处于全国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成为广东省第二批招生的9所热门院校之一。

改革也使五邑大学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高校的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特定内涵上,更体现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它不仅是高校工作一般优缺点的显现,也不仅是对高校教育资源或物质条件优劣的评价,而且是对高校利用教育资源所取得突出教育成果的肯定,是对高校已经具有的教育优势的确证,是高校综合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所高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是:“面向地方,服务社会”。办学目标是:把五邑大学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自身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具有地方特色与侨乡特色、在同类型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同时提出以“建设学术自由、充满活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公平透明、宽松有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的五邑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定位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动手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新型毕业生。即便在高校扩招就业形式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近年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还不断地提高,有些专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学校对科研工作的定位是:以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为主,重视和支持理论研究。这是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所具有的地域优势,要求在建立和完善面向大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建立面向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对外交流上,学校发挥侨乡优势和地缘优势,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术水平的提高,营建国际化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机制。江门五邑有侨胞360万人,其中海外华人华侨就有216万人,旅居于世界各地。他们热衷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学校师生的对外交流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力争各个系、部都有至少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境外合作办学实体。学校目前已经和3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活动,通过积极扩大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交流办学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2000年和2001年,学校专业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在91.5%-91.8%之间,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1-22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在对外交流和人才培养定位上所取得的成绩。

在内部管理方面,学校运用理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形成高效、激励、创新的内部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在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林健校长曾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应有新思路新方法》等六篇论文,对此作了论述。就后勤社会化改革而言,学校不保留自己的后勤服务实体。这实质上就是将计划经济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后勤系统纳入市场,调动、选择和利用社会资源来建立一个满足高等教育实际需要,融入社会第三产业之中的高校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而目前学校的后勤机构仅两个科,共10个人负责后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因而大大降低了学校的支出成本。

学校的改革也成为全国高校关注的热点。纷纷前往学校学习考察。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罗中枢说:五邑大学的办学思路和各项改革都很有特点,有新意。如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激励竞争的机制,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王顶柱说:五邑大学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确实是个创新的模式,后勤社会化实行的是“小机关、无实体、大服务、联盟化”,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李伟说:这次来五邑大学参观学习,收获很大。

2003年5月,广东省有关领导视察学校时,对五邑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改革发展给予了肯定。认为五邑大学的办学体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社会化两大改革有魄力、胆识和谋略,改革是成功的;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稳定、办学达到预期目标,改革立了大功;五邑大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院校的改革具有很好很高的参考价值。2004年,广东省教育部门对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给予评价:五邑大学根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准职员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借鉴,应鼓励多些高校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坚持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五邑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内部管理的特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的地位、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社会公认的投入少、办学效益高的办学思路清晰、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