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05-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日”。从1992年设立至今,“国际消除贫困日”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了解贫困、消除贫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每一个负有责任的国家而言,消除贫困,推进发展,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

困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之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之下,我国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也从30.7%下降到目前的2.8%。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缓解和消除贫困,走共同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中,消除贫困不仅仅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具体工作,更是涉及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大历史任务。

消除贫困是一个依靠改革推动的过程。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释放了市场的活力,创造了经济的繁荣,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而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这些都为消除贫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除贫困在根本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无论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还是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来看,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基础上,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消除贫困,而贫困的彻底消除要依靠长足的发展。在扶贫模式上,我们经历了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将发展的本质要求真正贯彻到了扶贫的实践之中。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与复杂性,肩负起历史重任。在新近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贫困人口的继续减少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制度建设、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大有作为,落实好贴息贷款、以工代赈、财政扶贫、农村救济等一系列计划与措施,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走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创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