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科学家”进而变成“科普作家”

2005-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樊云芳 王晓樱 我有话说

一个科技产品,无论其科技含量多高、价值多大,如果不能把它推上市场变成畅销的商品,就分文不值。马克思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从产品到商品是一个飞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个飞跃,跌下来摔碎的将是生产者本身。

推销一种新科技产品,难度之大,甚至会令一些推销高手感到束手无策。推销失败,又往往成为企业老

总的“滑铁垆”。很多同行十分不解的是:武汉九生堂的多肽产品为何一投产就被市场接受?邹远东究竟有何“秘诀”?

“多肽是高科技产品,又是新产品,要让普通老百姓接受,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多肽知识。这些年九生堂和我个人在这方面不遗余力。要说‘秘诀’,这也算一个吧。”邹远东说。

6年行程20多万里举办科普讲座200多场

2005年6月,新华网浙江频道转发了《当代经济》杂志的一篇报道:《“酶法多肽”“倾倒”温州企业家》。其中叙说6月2日,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特邀邹远东先生,去作了一场题为“酶法多肽――21世纪生物科技产业的热点”的科普讲座。在描述了报告会的热烈气氛后,报道说:温州是我国最早走市场经济之路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观念渐趋成熟,市场机制渐趋完善,一般的项目和产品是很难打入温州市场的。是什么原因让温州企业家们对“酶法多肽”表现出近乎“倾倒”的热情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与会企业家,归纳出了最大“因素”:

温州的企业家大多是农民、渔民出身,许多企业现仍建在农村。按照邹远东的思路,“酶法多肽”可就地取材,把皮革加工的边角料深加工为“胶原蛋白肽”;把蚕丝或丝产品的边角料深加工为“丝蛋白肽”;用海鱼生产“鱼蛋白肽”和“环肽”;将香芋做成“香芋多肽”……既提高了当地农副牧渔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又使一大批企业由传统向高科技转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单个分散向集约化转化,促进温州产业和企业向更高层次提升――此思路被邹远东称之为“事关十亿农民的点金大产业”,它就象一块强磁铁,吸引了众多温州企业家的兴奋点……

邹远东的秘书告诉记者,象这样的科普讲座,近6年不下200场,行程20多万里。大学、大医院、大商场、展销会,讲座深入到各个领域,每场报告会前,邹远东都要针对不同对象做充分准备,几乎每场报告会都“所向披靡”。

在第89届广交会上,香港金宝岛集团的董事长梁思谋先生听了邹远东的演讲非常激动,他说:“本次广交会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多肽知识。”梁思谋将他在香港的中层以上高级职员全部带到广交会展馆九生堂展位,再次请邹远东讲述多肽知识,加之其他外商,展位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1997年以来发表了500多万字的科普文章

1997年以来,邹远东连续出版了3本关于多肽的科普读物,发表了300多篇、500多万字的论文与科普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多肽的十大吸收机制、酶法多肽的十大技术创新以及多肽的六大绿色属性――其中许多文章被国内外各大网站和2000多家媒体转载。九生堂参加的国内外展销会不下100多个,在不同场合散发了近150万册精美的宣传品。九生堂还创建和注册了“中国肽谷”网站,网站信息丰富、资料权威,登录访问、咨询者络绎不绝,要求合作、加盟者接踵而来。

说到宣传品,邹远东讲了这样一个苦涩中渗着甜味的故事:2002年10月中旬,他参加完广交会后驱车赶往上海,参加上海工业博览会,半路上发生车祸,左臂股骨螺旋式骨折,尾骨折断,在南京郊区一家部队医院住院。第一个月完全动弹不得,第二个月开始坐在床上,用笔设计新产品“大豆多肽”的整个营销方案和宣传册子。他天天吊着夹板,到医院附近一家做广告牌的小铺子里,实地策划指导宣传册子的排版,边做边改。当时爱妻已经去世,身边只有单位里一个员工陪伴,那个员工看到他坐在硬板凳上疼得直冒冷汗,心痛得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

随着九生堂的老总邹远东从科学家变成科普作家,武汉九生堂的一个个多肽产品也走上了市场,走进了解放军301医院,走进了拉丁美洲OncoAmerica癌症治疗中心,走进了广交会,走进了香港铜锣湾高档次的崇光百货商场,远销到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一个崭新的多肽产业,从武汉的东湖高科技开发区,向全国辐射……

“‘酶法多肽’的专利属于中国”

“有人说,武汉九生堂和你本人的名声大振,是从抗击‘非典’开始的,是吗?”记者问。

“这样说也没错。”邹远东很坦然,“但正如谚语说的,‘机会只等待有准备的头脑’。”

2003年4月29日,就在“非典”最猖獗的时刻,中国科学院在网上发表了《多肽有望阻止“非典”》的文章,5月11日,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博士,在香港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可借鉴艾滋病治疗经验,利用合成的多个氨基酸链即“多肽”,阻止非典型肺炎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这两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武汉九生堂的多肽产品,一时间成脱销之势。此时的邹远东作出了惊人决定:“九生堂”所有上市的多肽产品不但不涨价,反而降价50%!对有特殊困难的单位打三折销售,“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吃得上。”九生堂把该通知发给了它在全国的经销商,同时给零售商以补贴;对有些地区和单位,主动放弃原来的现款现货规定,先铺货再收款;对重点流行区域,邹远东干脆赠一部分货以解燃眉之急。

有一位经销商,已将货款打到九生堂的帐上长达一个月,但当邹远东得知他们的销售价格将高出供货价的7倍之多、而且不听劝说一意孤行时,邹远东愤然将其近30万元货款全部退回,终止合同并取消其经销商的资格。有人问邹远东: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进了口的肉再吐出去?邹远东的回答是:“宁愿自己不赚钱,也不让这些人发国难财。”

“非典”结束,九生堂算了一笔帐,就上述降价措施,企业少赚了300多万元。“非常时期,我们让利给人民,就是给国家分忧,没什么心疼的。”邹远东说。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感谢电,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九生堂人的拳拳爱国心。

邹远东出生于湖北省应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师某营教导员在一次回家省亲的时候,被汉奸盯了梢,刚进家门就被日伪军队的刺刀和枪口团团围住……在日兵据点的一个搭台上,寒光闪烁的铡刀拉开了,台下一万多乡亲目睹了悲壮惨烈的一幕:不肯屈服的他高呼着口号,被推倒在铡刀上,铡成三段,热血冲上一丈多高,血光照亮了他的同胞和后辈的眼睛。这个人就是邹远东的外祖父谌光全。

少年邹远东是县某文艺轻骑队的“台柱子”,被前来招兵的领导带到了部队。从当师长警卫员,到师报道组宣传干事,到解放军报社记者,先后发表新闻作品及报告文学3600余篇,受到各种奖励58次。1979年他被部队派到湖北省委办公厅从政,当过湖北省委书记的秘书,当过工业、交通、外贸处长。在经济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时,他下海经了商。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就是邹远东的性格特点。1996年元旦,已经是九生堂总经理的他积劳成疾,高血压、高血糖、心房扩张、心肌缺血等多种疾病折磨着他,特别是收缩压达到235mmHg,几乎为人体承受极限,他被迫住进了医院。但血压尚未完全稳定,他又接到了集团公司召开党委会议的通知,医生再三劝阻,他竟然提笔写下了“发生问题与医院无关”的“生死合同书”,毅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现在他声名远播。美国、日本的几家企业希望买断专利,香港、新加坡、德国也有公司派人来洽谈合作意向。“如果只想着个人淘金,我可能早已是千万富翁了。”邹远东对记者说,但在他的心目中,“酶法多肽”的专利首先属于中国。

10年了,为了“多肽”事业,他牺牲了太多个人的利益,为了推销产品,他两次遭车祸断了胳膊和尾骨,死里逃生。最令他愧疚的,是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法顾及妻子和家庭。妻子张群因积劳成疾,患上了癌症。在遗体告别仪式上,邹远东凝望着英年早逝的妻子的遗像,回想着妻子为支持他的事业付出的青春和心血,这位从不掉一滴泪的汉子,再也忍不住情感的冲动,哭得惊天动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