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第三条道路”

2005-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蒋晔 我有话说

创新一步一重天

实践证明,体制约束是最大的约束。北师大珠海分校从投资体制改革入手,引发出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逐步构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具有示范和扩张效

应的“北师大珠海模式”。

其一,小机关、大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他们让学院实体化,学院成为办学主体、责任主体和产权主体,拥有专业发展权,可自主决定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相关资源配置。分校教务部门则加强考核、评估与监督;学院拥有人事聘用权,分校人事部门只按照规划和标准予以审核和办理相关手续;学院拥有财务支配权,在明确分校与学院经济权益的基础上,对划归学院的办学经费,由学院自主支配,自主决定教职员工的酬金、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可以拥有独立的院产。仅仅三年多时间,这里裂变出了文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国际金融学院、管理学院、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不动产学院、特许经营学院、物流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国际传媒设计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2个学院和1个软件研究所。产权所激发的原动力如同原子核一样,威力无比。

其二、教学模式上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一)弹性学习制度:打破传统的学年制,由学生自主决定在校学习年限,在规定的3-8年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或延后毕业。在学习期间学生可以短期休学、就业,保留学籍,其后可继续返校学习。如果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以弹性学习为名滞留在学校,影响校风、学风,珠海分校则设置了学习预警线,凡是一学期有1/3的课程不及格,或一年累计有1/4课程不及格的学生,要对其提出警告,并帮助他制定改进措施,警告之后仍无见效,要对其实行“试读”,试读无效,劝其休学或由学校颁发写实性学业证书。(二)学段制:实行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学制。即在一个学期分上、下两个学段,两个学段之间,设一个星期的复习考试周。学生第一年以学习通识课为主,第二年以学习学科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三年以学习专业方向课为主,第四年以学习专业实践课为主。(三)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管理,教务部门设学籍与课程管理中心,统一协调学籍和课程。(四)学分互认:各学科专业相互开放,对不同专业开设的类似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其学分在各专业相互认可,可进行学分转换,但学生的最终毕业专业仍以所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准。(五)主辅修制:学生只要达到所选专业规定的课程与学分要求,既可申请该专业的学位。对一部分学业优良仍有精力的学生,在攻读第一专业的同时,可辅修第二专业。修满辅修专业学分的学生,在取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资格后,也可获得辅修专业的合格证书。(六)多学位制:学生在学习期间若能够满足多个专业的课程及学分要求,可同时分别申请多个专业的相应学位。(七)二次专业选择制: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允许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相关程序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

以上灵活的做法都是为了培养行业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与高职高专培养的以“实用”、“够用”为限的技能型大专人才相比,他们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但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还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特许经营”作为21世纪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和一门新兴的学科,刚刚出现在欧美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特许经营市场。北师大珠海校区从创办之时就捷足先登,在国内首创“特许经营学院”,正在为国内培养第一批系统掌握特许经营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国际化、实用型的专门人才,其师资团队是一批世界知名的特许经营专家和商界名流,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手把手地带岗,将使受教育者尽快完成由大学生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

他们积极探索外向型、复合型、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办学模式,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材、教学计划;引进外籍教师、原版教材;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又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合作的2+2模式、与德国合作建立的“国际传媒设计学院”以及物流学院、特许经营学院等,都显示出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国际化视野,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国际人才的竞争。复合型是指为学生打造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在严格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多项辅修课教学、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宽口径是指拓宽基础课程的覆盖面,即不按专业,而是按学科来设置基础课平台。例如财经类专业,并不是局限于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等某一专业,而是按经济学门类来设置基础课。有这样一个宽基础,再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若干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厚基础是指既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包括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既包括自然科学基础,也包括人文科学基础和相邻专业学科知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并不拘泥学科专业的完整性,也不是简单“克隆”北师大本部已有的专业,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即使专业目录里没有的不动产和特许经营专业,也敢于尝试。各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坚持专业理论课与应用课、实践课并重的原则,适当增加了应用课和实务课,以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技能培养,加大案例教学,一些学院对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毕业前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计划。在教学条件方面,他们把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列入了评估指标,许多学院都积极筹建实验室,把高年级学生送到实践基地去锻炼和带岗实习,探索出了一条学习与工作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教务处、学院、学生四个层面的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健全的教学工作领导体制与管理机制,包括完备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效的学生网络动态评教系统,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各教学单位的教研制度,学校组织教学观摩,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每年召开的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由校本部和分校共同组成专家组,定期(每年的12月)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学院,并呈送分校及校本部领导。教学评估成绩差的,及时对相关学院亮出黄牌,限期改正。

其三,珠海分校与北师大虽是各自独立法人,但却一脉相承。北师大珠海分校的母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只是整个北师大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师大对珠海分校不仅加强指导、监控与评估,而且在教学组织和管理方面直接参与,在教育理念、校风传承、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支持珠海分校办学,努力保证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现任分校校级领导干部都是由校本部党委直接任命,分校董事会成立后,校长由本部党委推荐,校董事会聘任。一些与校本部相关或直接用校本部资源优势创办的专业学院,其院长由校本部院长兼任。比如北师大文学院院长张健教授兼任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北师大经济学院院长李?教授兼任珠海分校商学院院长等。另外聘请校本部著名的专家、学者担任珠海分校学院的名誉院长、首席教授,让他们来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校本部还选派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教授、骨干教师到珠海分校教学。校本部以及社会研究、教育管理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教授还经常应邀到珠海分校作学术报告,举办学术研讨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校本部有一批多年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退休教授,正当学术造诣、人生智慧达到炉火纯青之时,他们来到珠海分校直接带本科生,使本科生一入学校就接受了大家名师的指点。他们给予学生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授业解惑,而是更为重要的人生传道。在分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和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了50%以上,刘锡庆、韩兆琦、李道英、张明远4位名师还在文学院担任4个班级的学习顾问。正如国际传媒设计学院副院长张锐教授所言:“珠海分校绝对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宣纸,这是一张有北师大百年文化底蕴的宣纸。在这张宣纸上不仅要建设好大楼,更润染北师大的大师和大爱,通过众多名师的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珠海分校开设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文学艺术、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30多门以人文为主的选修课,各院系纷纷邀请全国各地著名学者、业界精英、校本部著名教授来珠海分校开设大量讲座,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信息冲击下,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山谷大学”起风帆

在珠海分校考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北师大的精神旗帜:“李大钊――北师大教师:他们影响了中国”,“梁启超――北师大教师:他们改变了我们的思想”,“鲁迅――北师大的教师,中国人的教师”。这里还有北师大校史馆,完完全全是北师大的魂魄,而不是另一种学校的气质。行走在校园之内,感受到的是一所经历着凤凰涅?的北师大,一个展示新辉煌的北师大南国基地。这里同样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纯正不变的校风,有“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所熏陶出来的求真、向上、诚信的风尚以及为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珠海分校副校长吴忠魁教授说:“北师大人有一种团队精神,有一种教育使命感,我47岁受命南下,建设初期和本部相比,我们的待遇差了一两倍,照顾不了北京的家,我们愧对的是家人,欣慰的是把珠海分校搞了起来。”副校长杨国昌教授说:“我们北师大来珠海是办校,不是办班;是创业,不是创收。”于风政副校长则说:“珠海分校是北师大的一部分,我们在珠海办学,一定要把北师大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带过来。”校长助理杨春明老师说:“我们是扛着北师大的大旗来的,我们一定不能愧对这面旗帜。为了这个学校,我们流汗又流血,值!”

北师大珠海分校校园规划设计在中国现有高校中堪称一绝。漫步校园,你会产生一种激动,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如此影响,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一流大学需要大师、大爱、大楼。珠海分校的“大”不是庞大,而是“深邃”,它挖掘、继承和保留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文化底蕴,营造起了有利于产生人才的良好环境,努力使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珠海分校校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项景观都是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是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而不是特意制造出来的。为此,他们的设计目标定位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孕育“山谷大学”。

正如珠海分校副校长严驳非所赞美的:“我们的新校园坐落在美丽浪漫之城,她的秀气和灵性给校园以滋养。青山叠翠之间,云、水、风飘然身外;山、雾、石动静制宜;天、地、人和谐共生。我们是在世纪之交承担着百年学府创新发展的使命,朝着办一流大学的目标来建设我们的校园。这就需要我们培育开放的气质和坚韧品格,追求历史感和时代感的高度统一,校园精神与城市精神的完美融合,精心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大学,传授着知识,传播人类的思想。好的大学建筑应是有灵性的建筑,是具有亲和力的建筑,它承载和表现这种思想和特质。我们构想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当你来到校前广场、驻足北京师范大学校牌前,会感受到一所百年大学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汇。举目望去,图书馆、励耘教学楼、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这些极富雕塑感和自然肌理的大型公共建筑,与山石、纪念广场的石碑一起,诉说着久远的文明,注视着新发生的历史。透过这些建筑,远处,绿中自起伏处,一座座浅色墙体、橙红屋顶的独立学院楼,构成错落有致的庭院建筑群落。穿过图书馆前广场,步行大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水的律动带着浪漫音符,自由穿行于理性的书院和殿堂之间,抚平我们的心绪,启迪我们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园。”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