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产品要有公共质量标准

2005-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成功转型?这是高校在连续几年扩招后面临的共同课题。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大众化的教育产品有没有公共的质量标准?这一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关注。教育部正在进行的本科教育评估,已成为各个高校理清办学思路、规范办学程序、完善教学、科
研、管理制度的契机。重庆邮电学院正是借助本科教学评估,坚持以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指南”细化标准

重邮是一所快速发展的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末算起,10余年间,在校生人数增加了10余倍。如何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重邮于2004年初全面启动“以评促建”工作。“从重邮来看,我们学校党委和行政认为:这既是一项对我们50多年的教学进行系统疏理和评价的工作,又是我们查找问题,提高办学质量,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极好机遇。”重庆邮电学院院长聂能如是说。

“这些年不少高校都希望发展成‘高’、‘大’、‘全’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校的教学中心地位。我们学校对照评估指标查找,查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聂能说。为此重邮党委和行政经组织师生多次讨论,决定将这一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为学校近些年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办学指南”。

为搞好评估,提高办学质量,重邮结合本校实际,全面细化了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杨春德说,指标体系“内化”使学校有了更具体、更系统、更科学的“办学指南”。为此计算机学院清理和完善了30项规章制度。

抓学生信息促教学改革

光电学院2003级学生伊德日温一天去考试中心打听报考英语6级的情况,中心的老师让他留下联系电话。当时他以为只是个程序,没想到报名开始后,考试中心专门打来电话提醒他;几天后他又接到辅导员的电话,问他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随着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教学成了重邮的中心,学生和教师则成了“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多方位的信息采集渠道,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长期以来,重邮十分注意采集毕业生工作后的适应能力、工作水平的信息来指导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学校主动采取了对学生开设强化试点班和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心智发展、人格陶冶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将学生学习的过程质量监控,细化到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全过程中。

通过引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使重邮在各学科专业上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按照以评促建的要求,有的二级学院还坚持实行了课程首席教师制,通过首席教师领衔开展课程建设,促进了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也注重通过科研立项,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就获得了全国优秀多媒体课件设计奖。

以研促教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和开展科研既是重邮培养学生的实践平台,又是检验本科教学效果,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王国胤是国内外知名的计算机粗糙集研究专家,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开设的“智能数据分析”课和参加3G手机研发的科研成果为本科生所做的学术报告成为学校的热门“讲座”。到目前为止,在重邮由科研拔尖人才将研究成果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51门,这些课程常常成为学生专业课的“首选”。其他如光电工程学院长期的“教授/博士论坛”和自动化学院的“同心煅金”等本科生的学术品牌报告对重邮的本科生培养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方面,该校有63%的校级重点课程负责人、88%的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80%的市级重点课程负责人和67%的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都主持过相应的科研项目。据统计,近3年来学校编写出版的59部教材,都融入了编写者最新的科研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直坚持将重点实验室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如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均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同时,重邮还利用自身优势与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合作建立了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公司合作建立了自动化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实验理念和实验手段培养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动手能力强、科研协作意识浓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重庆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徐仲伟认为,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像重庆邮电学院这种以本科教育为主,快速发展的高等学校来说至关重要。一所学校要确保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用发展着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来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指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