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请到绿都伊春来

2005-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梅森 我有话说
车进小兴安岭,满目翠绿便扑面而来。那是一种醉人的绿,自然的绿,没有任何人工痕迹的绿,层层叠叠地从我们脚下伸展到公路尽头遥远的天际,远山近水无不蓬勃着生命的张力。将黑龙江和松花江之间的北国边城伊春市誉为一块“祖母绿”,实在是太恰如其分了。

伊春位于小兴安岭腹地,在此之前,我和同行的作家阿来只

知道这个地名,其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浙江女作家王旭烽干脆连地名都不知道,只知道有个小兴安岭,是个出产木材的地方。这也许是我们太孤陋寡闻,也许是这块动人心魄的“祖母绿”被深藏得太久了。

其实这也很自然。小兴安岭作为中国的老林业基地,它的工业声誉远远超过了它的旅游名气。在过去的岁月里,小兴安岭为共和国提供的林木装上火车,可以从北方的黑河排列到海南的三亚。伊春有个林场地名“上甘岭”,一了解才知道,当年这个林场不知多少木材铺到了朝鲜三千里江山的铁路和坑道中。建国10周年修缮天安门和故宫时,伊春的木材尽在其中,北京十大建筑中无一没有伊春的林木。

然而,和任何资源型城市一样,伊春也有个资源枯竭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在年复一年的采伐中,原始森林一片片消失,可采资源越来越少,小兴安岭和被称为“林都”的伊春面临着转型问题。不必讳言,转型的挑战是相当严峻的,当发达地区城市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时,当大量热钱在股市汇市呼风唤雨时,伊春林区的干部群众的生活却陷入了困境之中。在五营林区工人座谈会上,看着那些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建设事业的伐木英雄,倾听着他们的述说时,我们的心头禁不住一阵阵酸楚难忍。可也正是这些当年的伐木英雄,现在大声疾呼:小兴安岭的林木不能再砍下去了,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发子孙财,造后世孽。老劳模们在会上动情地和我们说,当年三棵树就是20吨,现在一百棵树也没有20吨,看着这些碗口粗的树被砍倒,真是心疼啊!于是,当年的伐木英雄们今天变成了植树模范。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老人率领全家上山植树造林,发誓一生砍伐过多少树,就用余生补种多少树。正因为有马永顺这样的林业人,伊春才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这块祖母绿在转型过程中才翠绿依然。

转型既是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和煤炭石油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相比,森林资源在保护机制下是可以再生的,今天的小兴安岭和伊春满目翠绿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昔日伐木工人劳作号子的远逝,林都伊春变成了绿都伊春,绿色森林旅游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正在悄然兴起。北国的森林是古老的,北国的伊春却是崭新的,这座转型中的城市的确还不够发达,GDP数字很不起眼,但她的生态GDP无疑会居于国内乃至世界城市前列,从生态角度看,伊春也许已远远走到了全国前边,一座森林公园城市和森林旅游中心已现雏形,风景独好,必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一大热点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间实在是心旷神怡;这里满目皆景,任何一座翠绿的小山溪水移到我们所在的城市都是一处诱人的景点。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已是游人如织了。这是一片伊春人精心保护下来的原始森林,寄托着伊春人的光荣和梦想,更展示着伊春人今天独特的普世价值观和风采。同行的导演陈国星20多年前曾到这里拍过一部电影,今日故地重游,又找到了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似乎又听到了来自大自然,来自那些参天红松的呼吸声……

请到绿都伊春来吧,来这里的天然氧吧吸吸氧,来这里享受一下绿色生态给你带来的愉悦,来这里的森林公园听听林木的呼吸声。

然而,也别忘记,为了今天这个绿色的伊春,伊春林业人所做出的卓绝奉献和牺牲,请记住一个叫马永顺的老人,记住这些当年的伐木英雄和今天的植树模范,更别忘了他们至今还没改变的生活困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