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贺兰山的风刮来了多少钱

2005-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如今,这句话在宁夏不灵了:从贺兰山一个山口刮来的风,正把那钱像雪片一样刮下来!宁夏发电集团建在贺兰山东麓的风电场,平均每天借助“风势”有几十万元进账。想想那些一时很难数清的钞票,谁能说这钱不是风刮来的呢?

在贺兰山东麓,昔日成害的风,正为人类造福,创造

财富!

宁夏原来只有火电和水电,这段历史是2003年6月6日才改写的。这一天,贺兰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当年11月23日机组就并网发电了。如今,108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到2005年年底,装机达到132台,总容量将达到11.22万千瓦。贺兰山风电场累计发电已有1.5亿度,一跃成为我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个风力风电场。

记者最近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宁夏人创造的这个奇迹。那一个个高达55米的庞然大物,排着整齐的队伍,耸立在贺兰山南端、青铜峡境内的一片海拔1300多米、荒草稀疏、碎石密布的台地上。明清长城位于其两侧,人称这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独特景观。

在这里,四五十米的高处年平均风速为每秒6.54米,是西北风的通道。其风速冬季大,夏季小,白天大,晚间小,与水电正好形成互补。无效风速和破坏性风速少,风电质量高,是建设风电场的理想地方。

宁夏发电集团董事长刘应宽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8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原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就给他写信,建议在贺兰山的山口建设风电场。自治区许多领导都为风电场的建设倾注了心血。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建设速度全国领先。这里安装的850千瓦的变桨变速风力发电机,也是国际最为先进的。

刘应宽董事长向记者历数了贺兰山风力发电的种种优势: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风能是洁净能源,不污染环境,不消耗水资源;建在不利于开发的荒滩上,不占用耕地;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力灾害。尤其在石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发展风力发电更具有战略意义。当然,风力发电一次性投资较大,仅一台机组就需要六七百万元。投资虽然很大,但只是一次性的,而且只需10―12年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有国际组织提出,就目前而言,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12%,比较理想。事实上,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已经达到20%,而我国目前虽有40多个风电场,但风电总装机容量尚不足80万千瓦,仅占总装机容量的0.17%。因此,我国发展风力发电还有很大空间、很大潜力。

刘应宽告诉记者,我国适宜发展风电的地方很多。相对于东南沿海来说,西北地区具有更多的优势:地域空旷,地质条件良好,施工简便易行,建设成本较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介绍,在宁夏,除贺兰山以外,尚有许多地方可供风力发电。宁夏发电集团准备进一步发展风电,将现有风力发电所得投资建设新的风电场。

看着风力发电机桨叶飞旋,随风起舞,记者确信:风能确实是一种亟待开发的资源,大风确实可以刮来钱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