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用 融通 开放

2005-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夏斐 通讯员汪晓清 我有话说
市场经济洗礼和教育国际化,把高校推向一个宏阔的竞争背景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不仅是高校生存的策略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理性选择。金秋,记者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对此直言不讳。

应用中显活力

学科高峰(国家重点

学科)、学科高原(省部级重点学科)、学科新地(交叉学科),构筑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科群。该校党委书记徐敦楷认为,这些学科群应用服务的优势和生命力,在于着力研究和解决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社会转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在进行会计学、审计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中国的会计、财务改革以及中国会计、审计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国家重点学科财政学在加强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把地方财政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在三峡移民和西部大开发等热点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学术研究贴近湖北发展实际,选取湖北“中部崛起”当前和今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1993年以来,学校科研人员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完成有关湖北问题的科研成果共500余项,其中包括一批“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课题与项目。

在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学科的价值得到了肯定,生命力也更加旺盛。

融通中延伸

该校立足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师资等方面的优势,构筑经、法、管相互融通的大平台。在公共基础课中创设《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组织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编写与“三通课程”配套的“三通教材”。

“三通课程”的开设和“三通教材”的编辑出版,在全国尚属首创。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教师在推动经、法、管三大主干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方面的积极性,三大学科互动联姻活动迭出。

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建立并完善了法制新闻学、经济新闻学、司法会计学等极具特色的学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学术效应,进一步彰显了学科特色。

开放中壮大

学校与地方合作搭建“WTO与湖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平台,积极与地方和企业发展契约式的共建或者松散式的合作关系,进行联合攻关。学校与省财政厅合作研究的“效益财政建设”及“效益财政――地方财政制度创新”,为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及地方财政制度创新做出重要贡献。这些合作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和“青年法学沙龙”等一系列开放型的学术组织。通过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组织不仅活跃了学术氛围,造就了一批知名中青年学者,还在学科的交融与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新学科的诞生、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作为传统专业的财政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严峻的挑战,经过多次学术交流和碰撞,财政学在保留原有培养方向的同时,确立了为市场经济及私人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新领域,走上了学科改造和创新之路。

在对外开放上,学校在积极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展国际交往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同东欧、东南亚等发展中转型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郭道扬教授领导的会计研究所,与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会计学者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成为国际及国内重要的会计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