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5国际儒学高峰论坛简述

2005-1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日立 我有话说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05国际儒学高峰论坛”,10月29―31日在京召开。杨波、杜维明、汤一介、成中英、张立文、庞朴、杨国荣、余敦康、周桂钿、钱逊、白光华、李瑞智、宋荣培、费瑞实、牟钟鉴、陈来、曹凤泉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分别出席主论坛和分论坛,就如何弘扬儒学思想中的优秀文化和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儒学的新作用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者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值得重视的精神财富。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儒家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其中重礼仪、宽厚待人、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等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处处可见。儒学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儒学只有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汤一介说,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可能直接解决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但它作为一个哲学命题、一种思维模式,认为不能把“天”和“人”分成两截,而应把“天”、“人”看成一体,无疑会从哲学思想上为人们解决一些生态问题提供一种积极的思路。张立文探讨了发现儒学问题,认为发现儒学是重新开发儒学资源,在中华民族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交流与对话中,融突而和合为中华民族新文化形态,塑造中华民族现代化中的新文化精神。杜维明认为,儒家的精神世界是扣紧身体、家庭、社群和地球而展开的,它可为构建对话文明的伦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杨国荣分析说,与康德以“人是什么”为逻辑归宿不同,儒学将“何为人”作为追问人之“在”的出发点,并由此进而展开了“为何在”、“向何在”以及“如何在”的思与辨。钱逊提出,儒学创新发展要回归传统,通过回归传统而发展是文化发展带规律性的现象;对传统的回归将成为发展的契机,因回归与发展,旧与新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周桂钿说,儒家的和而不同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