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好基础保证就业

2005-1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永俊 我有话说
北京联合大学是在京高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目前该校有3万多在校生,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7万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2005年该校招收了全日制本专科生8700名,是当年在京高校招生数量最多的学校。

学生进的多,出的也多,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每年几千名毕业生的一所学校如何做好就业工

作就是个大问题,但多年来联大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他们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打铁还须自身硬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张妙弟在接受采访时讲了这样一段有趣的事,2004年春季,该校机电学院的老师到北京现代汽车人力资源部联系学生的就业事宜,没想到对方的回答是:“我们要进清华的博士生,北航的同志也刚刚来过。”言下之意,对联大的学生就不做考虑了。老师回来后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他,经过研究,学校决定派老师再次去北京现代,但不联系毕业生就业的事,而是派10多名学生去实习,对方答应了。两个月后,学校接到了北京现代的通知,他们对实习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打算全部留下来。之后,北京现代又两次到学校要毕业生,2004年,该校共有48名学生到北京现代就业。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已把北京联合大学作为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点选择院校之一。

张校长讲的这个事例,说明了“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就业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素质如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否契合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决定着其能否成功就业。而北京联合大学多年来根据“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上与市场需求紧密贴近,培养出一大批社会与市场急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就业自然不成问题。

李毅光是联大1993年的毕业生,现在是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助理。他对自己当年在联大所受的培养感念至今。他说:“四年的学习带给我最重要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知识,学校合理的课程安排,以及各个老师的言传身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未来。”

基地建设促就业

今年11月,北京联大与北汽福田就共建“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北汽福田人才培养基地”达成了合作意向。按照双方协议的规定,在每年就业工作展开期间,联大将优先保障为北汽福田推荐本校毕业生,北汽福田在本单位组织的招聘及岗前培训活动中对联大毕业生给予优先录用。根据北汽福田公司提出的人才培养合理化建议,联大将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就业基地”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践、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衔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与相关企业合办这样的“就业基地”,在北京联大已不是第一次了,据该校主管招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高林介绍,学校还与北京团兴公司、北京市联合亿恒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德液压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就业基地”不仅是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绿色通道”,同时也是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的“储备库”,可谓是一个“校企双赢”的举措。通过“就业基地”反馈回来的信息也为学校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如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使该校的就业工作越做越顺。

多种服务帮就业

刚刚进入10月,北京联大管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张秀杰就收到了一本学校发给他们的《就业指导手册》,上面全面介绍了与毕业生就业选择以及个人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求职基本要点、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毕业生常用表格、样例等。张秀杰说:“读了这本小册子,让我对自己将要面临的求职择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心理上也有了准备。”

最近,该校招生就业处又把学校2003届和2004届的部分毕业生求职过程编辑成《大学生求职实录》,记录了往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想到的点子,需要做的准备,甚至如何着装、如何面试、如何写求职信等等细节性的内容。信息学院2006届毕业生王峥在看了《大学生求职实录》后说:“许多东西,不看这些实录真不知道。师哥、师姐们在求职就业中的真刀真枪演练对我们最有借鉴意义了。”

另外,该校还建立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以及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下属的一些学院或开通毕业生短信平台服务,及时为毕业生发送招聘信息和就业资讯,或邀请用人单位或往届毕业生为应届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报告,或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意向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该校提供的这些多方位的指导与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