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循环经济轨道上破解资源约束

2005-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说,从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治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我国在新时期的新的发展战略思想体系。

要认真领会“深度循环经济”

齐建国指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都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循环经济以资源消耗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其功能是为了节约资源和从源头预防污染,保护环境。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循环经济是浅度循环经济,其目的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终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导向的循环经济是深度循环经济,其目的是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双重目标。浅度循环经济把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主要限于物质资源之对于人的浅层功能――使用层次,重在循环利用。深度循环经济把人与资源的关系拓展到物质之对于人类的深层功能――和谐共生层次,重在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在对经济增长的价值判断上,浅度循环经济关注人造财富增量及创造财富的效率,深度循环经济在创造财富的效率的基础上,更关注自然财富存量与人造财富增量之间的对比。

齐建国建议,政府应将政策重心置于发展深度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应该采取环境导向的政策体系。也就是从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的思路出发,激励全社会少产生废弃物,多循环利用废弃物,这既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也可以同时实现环境友好目标。

没有制度创新难有真正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但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齐建国说,循环经济是比传统市场经济更高级的市场经济,是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在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例如,在微观上,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经济要求项目的初始投资比传统经济高得多,在缺乏原始资本积累的落后地区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在区域范围内,如何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网络体系?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循环利用资源比利用新资源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其中有大量理论问题和制度创新与政策问题等待研究,这给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的任务,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尤其是与环境科学与管理部门的广泛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本月联合下发通知,启动我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些单位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在内的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的10个省份和城市。这些试点将为我国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提供有益经验。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