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流理工大学的文科战略

2005-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成良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理工科大学普遍出现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简称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向。然而,目前理工科大学在专业文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容回避、不容忽视。

这些困难

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定位不很明确,二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三是体制机制不太灵活。工科的刚性思维特征明显,不能完全适应文科发展的要求。此外,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还要受一些个性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公众对学校的认知程度及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与认同等等。由此可见,处在转型期的理工科大学要建设一流的文科,的确任重而道远。

从长远来看,转型期理工科大学文科自主发展的战略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战略。基础文科包括文、史、哲、艺等人文核心学科,也包括经济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领域。在理工学科强势,功利思想明显的环境里,基础文科很容易被边缘化。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经验和特点。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载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大学里,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辅助和从属的地位,完全按照专业文科的标准加以建设,并选择若干学科逐步进入主流学术圈,否则很难立足于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之林。实践证明,由于基础和积累不够,理工科大学的文科要想在短期内汇入“主流”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选择好突破口。“交叉”可以作为理工学科背景下发展文科的一个重要特色,要注重在文科和理工学科之间、在文科内部之间寻求一些可能的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争取达成一种良性的交叉、互渗与互动,使文科成为理工科大学不可缺少的内生性学科。要纠正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片面认识,明确定位,科学规划,最终实现文科和理工学科的协调发展。

2、名师引领战略。名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科名师对提升人文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尤为重要。要千方百计在所选择的重点学科专业,特别是在基础学科领域积极引进若干名大师级著名学者。要迅速增加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数量,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着力提高学术水平,有效提升骨干管理队伍的人文素养。

3、机制创新战略。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可以不走传统文科的老路,甚至可以超越某种约定的阶段,在制度创新上先行一步,解放科研生产力。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系统,对文科建设加以保护;要努力打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学者之间存在的行政、学术和观念上的壁垒,构建新型的科研组织,实行以问题导向、机构开放、人员流动、聚散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科研运作新模式;积极推行“大文科”的招生培养方式,加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构筑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大平台,着力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4、服务社会战略。要充分利用理工科大学应用学科较强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所处的地域优势,进行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文科发展的新思维,主动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横向合作。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智力支持和承担应用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得到社会认可,多方面争取社会资源,为实现重点领域的超常规发展寻求机会、创造条件,也为基础文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5、国际合作战略。一流大学的文科也要充分利用理工学科对外交流的优势,拓宽文科国际合作的渠道。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研究人才,打造一流的文科职业性学院;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使大多数文科教师拥有出国访学、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进一步探索国际联合办学的新途径、新领域、新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