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崇高的教师人格

2005-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林嵩辉 我有话说

“我在今年3月期间因重病和爱人前往上海治疗。因家中80多岁的婆婆行动不便,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班主任曾岚老师看在眼里,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中午放学后曾老师将孩子接在身边,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也从各个方面倍加关爱孩子,除了不断鼓励孩子外,还辅导功课、解

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是厦门实验小学在教师节收到的来自学校四年三班宋子扬的母亲写来的感谢信。厦门老师正从一点一滴帮助着学生,感动着家长,激励着自己,在与学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宽容、理解、沟通中,人格不断完善和升华,一步步走向崇高。

快乐地工作着

“生命中最巨大的奖励并不是来自收入的增长,而是由热忱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成长的快慰”。这是厦门教师的心声。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辛苦,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辛苦中也体验到快乐,享受着这份职业特有的乐趣,寻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与学生共发展。

“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模糊到清楚时,让您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让您感觉到与学生同样的激动。”厦门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在师生情感互动中不断把丰富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压力化为人生成长的动力源泉。周毅老师把教学当作一座充满挑战、充满指挥和艺术的科学峰峦,不断用创造性的劳动发现通往高峰的小径,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感受教育的无穷乐趣。她关注到学生中诚信品质的差异,开设“荣誉考室”,让学生体验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品德。

把快乐融进工作中,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不仅幸福了学生、激励了自己还让快乐感染了身边的人。科技中学将每年获奖教师的事迹汇编成册,发给他们做纪念,校长还亲自给获奖老师的家长或配偶写信,介绍老师的工作业绩,对家属表示感谢。一个80多岁的农村老人,接到校长的贺信,了解儿子在校的工作成绩后,逢人就唠叨,还特地将儿子召回家中,并鼓励他要继续努力,整整激动了两个月。

家人般的关怀

据厦门市教育局组宣处副处长陈琦介绍,近两年,厦门通过开展师德“三项教育”活动、建立五项机制等措施,使教师的教书育人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厦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成为了学生的“益友”。他们从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小小的卡片、一份精美的礼物着手,细心地传递着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每天检查学生作业登记的情况,写上一两句对学生当天表现的鼓励话,这是厦门实验小学李静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为了记录掌握学生们的成长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她要求学生每天回家都把本子拿给家长看,每周五,家长将孩子一周的表现和要求写在本子上,反馈给老师。她还自费买书给学生传阅,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出差时,她总要给学生打电话了解情况,有一次出差,电话费就花了400多元;过年返校,她还送给班级学生每人一支钢笔,希望学生好好地书写新学期的人生之路。

长大后成了你

“师德乃教师行为规范之准则,教师职业之底线;是教师给社会的承诺,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田的钥匙。”这是厦门一中副书记陈珍从事教师职业最大、最深的感受。现在,一中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感染着学生。

在欧阳玲要出嫁时,她所教的初二年级的学生凑钱买了一束鲜花,花了一个多小时找到她位于集美的新家。学生们要回去时,她注意到其中一人衣着单薄,便把自己一件为结婚准备的新衣服给她穿上,并作为礼物送给了她。而那位女生,最终在欧阳玲的影响下,当上了老师。学生送老师出嫁,几年前同样的事也发生在这个原来是厦门一中学生、现在是厦门一中老师的欧阳玲身上。一中的李凤莲老师要出嫁时,读初二的欧阳玲送她出嫁,也正是受到这个老师的影响,欧阳玲最后回到一中当老师。

教师的人格感染、熏陶着学生人格积极成长,展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形象,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深深爱上这个职业。廖维芬是一位自小被父母遗弃的女孩,在社会的援助下,她成了科技中学的一名学生。为帮她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减免其学费,学校老师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她长期资助。在老师的关怀和感染下,廖维芬深深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并顺利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为继续帮助她完成学业,科技中学的教师党员又自发缴交了一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别党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