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扬州大学师生热心“三下乡”

2005-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沈琳 我有话说

本报讯日前,扬州大学的薛元龙、王新明等教授又接待了几位带着病枯的植物急切地前来“看病”的农民,随着教授们的指点迷津,这些农民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据了解,这些“回头客”都是老师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的农民朋友。扬大在“三下乡”活动中,每年都要组织200多支社会实践

团队、2万多名大学生和100多名专家、教授,把知识传播到基层。学校已连续11年被表彰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在“三下乡”活动中,扬大和地方早联系、早计划,学校根据地方实际需要确定服务项目,开出社会实践“菜单”,各学院依托专业优势上报方案,学校依此组建团队。

扬大在活动中一直秉承“缺什么就送什么”的原则,每年提供50万元的活动经费和足够的医疗用品、交通运输等设备。学校联合苏中制药厂在姜堰市免费发放了30万元的药品。在南京市六合区大泉村一次性捐书100多册,帮助建卫生图书室。在扬州宝应县柳堡镇,扬大向当地卫生院捐赠了30多万元的急缺医疗设备。

1986年,扬大农学院率先与响水等贫困县结对子,帮助发展当地经济,培养人才。10年来,扬大在当地引进50多个作物及果蔬良种,建立2000多个百亩示范方及千亩示范片,累计为当地增长粮食3亿多公斤。

学校还多年坚持送法律知识到农村。在扬州高邮,一位退役老军人的社会保障多年来未得到落实,扬大专家了解情况后给予他详细的指导,用法律知识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扬大的“三下乡”活动使学生、老师也受益匪浅。2005年5月,南京、南通等地的8家企业拿出83个岗位,邀请扬大非毕业班学生前往“试就业”,甚至提前录用学生就业。该校农学院2位学生到上海一家企业求职时,在3天内写出针对20多个大棚中植物生产状况、存在毛病的报告,获得了该企业的好评。一位已连续3年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学生说:“‘三下乡’既服务了地方,又增长我们的知识和才干,更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一个高平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