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强化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05-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牟纲 我有话说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育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同等重要。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德育和智育过

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作为美育重要途径的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感性。个体在审美过程中运用的是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这种感性与理性并不矛盾,它是理性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审美即是对客观规律合乎于人的目的的运用的自由境界的直观感受。这种超越理性的观照方式,便是审美的感性。因此,美术教育可以使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主体性。美术教育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感性的方式,使个体获得审美的愉悦。审美活动不是强制的,人在审美中可以自由地去感受美。审美需要主体能动地参与其中,而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个体都需要具有主体意识,这样,审美活动才可以进行。因此,美育在发展个体主体性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素质教育是弘扬主体性的教育,和谐社会更需要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构建,美术教育由此更凸显出其价值。

再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人是感性存在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理性以抽象为特征,强调普遍性、确定性,而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获得并展示自己丰富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不追求同一和确定,恰恰相反,其价值正在于这种独特性。如果说德育和智育主要发展了人的德行和心智等方面的个性,那么美育则发展了人的审美等方面的个性。和谐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个体不仅应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也应保持独立的个性,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和生机勃勃的。

最后,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其一,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个体的情操,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欣赏与创作中得到宣泄与升华;其二,在美术教育中,部分学生可以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其三,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精神上有所寄托。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作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实现的。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意向,即情绪情感与意志方面,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与校外活动;另一方面,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课程资源被逐渐挖掘出来,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美术教育在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

首先,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从教育层面看,它是造成个体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在遭遇到应试体制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的课程改革纷纷搁浅。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但正因为如此,从另一个角度讲,美术学科亦有不被应试体制束缚的优势,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直至课堂教学,都相对自由,各方面的压力较小,课程改革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因此,通过加强美术教育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从策略上讲具有可行性。

其次,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中,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与音乐。与音乐相比,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一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非专业特长的角度来发展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无论从师资、设备还是学生角度看,形式灵活,投入成本小,通过开展美术教育培养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更具有现实性;其二,美术作品具有空间性,可以被物化,在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方面,作用比较明显。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美术教育,自宋代以后,美术教育虽时有兴废,但从未断绝,美术一直被视为增强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代以来,随着刘海粟等人对西洋美术的大力倡导,东西方美术教育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可以说,我国的美术教育传统十分悠久。

近几十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美术教育呈现出“一热一冷”的局面。一面是作为职业教育的美术教育的热热闹闹;一面是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冷冷清清,美术院校的门庭若市与各个学校美术课堂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术不再是提升个体艺术品位和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手段,而只是个体升学与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因此,加强美术教育应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具体来说,开展美术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美术教育的重心应从培养审美创造力转向培养审美鉴赏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并非成为画家,而是懂得何以为美,懂得如何欣赏美术作品。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从方法转向原理,从技术走向人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应该成为美术教育的重心。其次,中小学应大力开发美术教育资源,构建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体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美术课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选修制,以便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建筑、校园绿化、雕塑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第三,中小学应积极扶持美术方面的学生社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美术教育应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对于在美术方面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继续提高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最后,学校应举办各类美术方面的讲座与展览,营造浓厚的校园美术文化气氛。这不仅可以提高本校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开展。

加强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本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即是自由的人,理想的人生即是审美的人生。正如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所说的那样,“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作者为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