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巧耕三尺讲台

2005-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军、刘一代 特约记者 何天进 我有话说

导弹技术专家、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授曹开玉,近3年来向学术科研高地挺进,取得的“某指挥系统抗毁能力研究”、“某系统技术保障研究”、“自动化抗毁能力研究”等20多项成果,分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活力四射的新教法

新世纪初

年,学院决定组建一个新学员系,这副重担落在时任某教研室主任的曹开玉肩上。

曹开玉瞄准现代化教学前沿,启动“精品课”工程。他从电视台的时空连线节目受到启发,创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课堂,俨然变成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曹开玉利用因特网,采取多点连线的方式,调进远在外地的地方通信管理官员谈《接入网的最新发展趋势》,切入千里之外的军事通信专家讲《接入网在二炮部队的运用》,并不时让学员向他们提问、与他们交流。这堂课,启发了教员们的创新思维:原来课堂教学还可以这样的!此后,换位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等一些教育新思维、新手段、新办法纷纷涌进课堂。学员们在课上脑筋大开、活力四射。

在治“教”的同时,曹开玉又开始抓“硬”。系里的一位教员提出研制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装置,曹开玉积极支持。他俩一起加班,研究制定出“单机试用――局域扩展――网络通行”的“三步走”路子。如今,以这套装置为基础建起的实验室已成为全军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教学功能开发最为完备的现代化实验场所,学员们能在校园网上随心所欲地实现电子线路的设计、验证和考试。

谁有本事谁干

新学员系组建之初,全系几十名教员中,仅有2名教授、1名博士和7名硕士,却要完成从中专到硕士四个层次的授课任务,还要培植新型学科、申报硕士授权点及展开相关课题研究。力量和任务的悬殊,使曹开玉意识到:要完成超常任务必须拿出非常举措!他和系党委“一班人”大胆开拓,在全系推行“集成化”管理构想,采取项目招标的办法,谁有本事谁干!这个构想,打破了论资排辈和各自为战的坛坛罐罐,把全系教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曹开玉还引进“外智”,注意从全院、部队、甚至地方的科研院所聘请人才为我所用。竞争,使教员们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进而转化成一股奋进的动力。短短3年,他们根据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淘汰、新编教材60多部,形成6个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学科专业,拥有3个硕士授权点、20多个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曹开玉提议研究制订青年新星“孵化”方法、老中青组合帮扶计划和行管干部岗位交流制度等政策,为人才成长锻炼提供必要环境,增强青年科技人员参与竞争的实力和能力。

力的凝集形成量的聚变。如今,全系高职教员比例达到25%,在读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占15%,硕士学位的在80%以上。其中,1人入选二炮导弹技术专家,5人进入学科带头人及后备队伍。

抢机遇不如造机遇

“某信道综合切换与管理系统”,是一项实现导弹部队指挥自动化的重大课题。技术难关重重,无人愿接,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喜欢挑战的曹开玉主动请缨,从上级机关拿回这项重大研究课题。他希望借助这项课题的研究,让教员和学员们站到现代信息装备发展的前沿。为此,曹开玉超常规运作,一方面把这项大项目分解成多个课题,最大限度地让学院教员和研究能力强的学员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求教员们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编写成案例进入课堂。这一“课题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使这个系提前8个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且大大提高了教员和学员的科研水平;曹开玉带的一名研究生,短短两年间就获得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曹开玉认为,抓抢机遇不如制造机遇。一次,教员们下部队安装一套新设备。测试期间,一个意外的干扰源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这是新装备的一个缺陷,也正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的加强点。敏锐的他就此与教员们一道选定信息条件下抗毁能力研究的新方向,并向上级提交了一份见解独到的咨询报告和一系列相关新课题的申报方案。他们的意见和方案,很快引起二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门批准他们成立独具二炮特色的“抗毁研究实验室”,并作为课题牵头单位之一,全面实施通信装备、指挥自动化和导弹武器等方面抗毁伤能力的技术研究。不久,这项研究以及衍生的三个研究性课题,均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