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奢侈不能成为艺术的追求

2005-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跃兴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奢侈消费之风开始盛行,且渐渐刮进了文化艺术领域。首先是各种文化的、经济的剪彩典礼和开幕闭幕的演出接连不断,充满视听新闻,而每有这样的节会大都追求大制作,动辄千万,声
光电讲究辉煌气派,豪华舞台包装成为时尚,而这些演出制作的材料、道具、幕景、服装常常是一次了事。城市的、地方的、政府的、企业的各种各样的歌会、晚会的舞台制作、环境布置也多以奢华为荣,豪华堆砌,演出一过,舞台材料成了废品;艳丽无比的演出服装,有的一套高达上千元,以后也不复使用,造成惊人的浪费。

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对艺术中的奢侈也有切肤之感。前两年听说过在杭州看《雷峰夕照》音乐大典,每张演出门票要花2800元。在北京工体演出《珠穆朗玛》大型乐舞票价高达2000元。特别是去年9月份《中国青年报》曾以《1.6亿元财政赤字上的豪华演出》报道了地处贫困山区的四川某市甚至下发红头文件,用公款追高价明星举办奢侈演出。而时至今日,艺术的奢侈豪华风,仍未有多少收敛。

文化艺术中的这些贪多贪大的奢侈,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反思。所幸我们的文化专家、文艺工作者已经注意到当前的奢侈之风。去年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专家最为看好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就是一部没什么大制作的作品,舞台简简单单。中国京剧院成立50周年之际,推出了“节约型”演出,在小剧场里演出传统京剧,不用装台,也不用昂贵的电脑灯,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演员也不用佩戴麦克,观众听到了原汁原味的京剧演唱,并且实行低票价,老年人和学生票价优惠,最低票价20元,颇受好评。

英国有一位叫莫里斯的作家说得好:“假如我们是要人民的艺术,或任何艺术,我们就必须斩钉截铁地和奢侈断绝关系,奢侈是艺术的篡夺者。”笔者认为,在我国,奢侈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艺术的追求;奢侈的艺术,既非艺术的本质,大众也不欢迎。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的社会风气,担负着培养人的灵魂、精神、情趣的任务的文化艺术,更应责无旁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