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民族精神的全幅画卷

2005-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作敏 我有话说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为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任务。俞祖华、赵慧峰等青年学者怀着浓厚兴趣,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关注和理性思考。他们曾合作出版《中华民族精神论》(泰山出版社
1998年版,在200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最近又推出《中华民族精神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部新作既吸收了学术界、理论界最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更注意从时代性的视角发掘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关注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建构和发展。

作者首先对“传统民族精神”,包括刚健自强、贵和宽容、重德尚义、入世爱国、务实求真、忧患意识等内容作了简明的阐释,接着又重点论述了与当今社会所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合一统、执政为民等理念有着传承关系的传统民本思想、传统和谐思想、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古代大一统观念等的现代价值,揭示了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继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著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和基本精神之一,在于注重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团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会通,政治局面的祥和及国与国的和平共处等。”这对我们今天倡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著者还指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洋溢着时代精神的治国理念和价值导向,既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继承、弘扬和超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我们党提出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历史基础。

在对“近现代民族精神”的论述中,作者指出:“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在近现代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爱国情怀、忧患意识、自强精神、宽容精神、重德精神、大同精神等都有新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华精神从外来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一些迥然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民族精神因素,如民主与科学精神等得以生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并与人类普世价值有了更多的对话和沟通。”作者还对传统精神的近代转型、对民主与科学等新民族精神的生成进行了梳理,重点对民族主义、民主观念、科学精神、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创新精神等近代民族精神进行了论析。西方观念被中华民族摄取吸纳,传统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苍劲古树在时代大潮的滋润下,焕发了蓬勃的生机,绽开了旺盛的新芽。

对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建构,论者除着力发掘、张扬传统精神与近代精神的现代价值外,还讨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书中提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两方面,前者主要指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近代革命传统,后者主要指通过文化创新,通过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实现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丰富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论著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且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契约观念、效率观念、法律意识、公正意识、人权意识等都将成为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重要资源。

读完这部新论,一幅完整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当代的发展画面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