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秀敏老师的故事

2005-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晓梦 我有话说

近年来,小学大面积开设英语课带来的英语教师匮乏,使不少非英

语专业的教师改行教了英语。他们能胜任吗?如果能,又需要哪些前提条件?不久前,记者赴天津采访了李秀敏老师。

李秀敏是天津市汉沽区体育场小学的英语教师。外行人说:听李老师上课是享受;内行人说:李老师的课活则活矣,但不是花架子,效率很高;外行内行人都说:听李老师上课,真想再回到童年,当李老师的学生。

(一)

秀敏不是英语科班出身,学历也不高。1982年,她从汉沽中师毕业,当了小学音乐教师。两年后,她在当时的汉沽区教研员谷锦屏特级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探索“英语、音乐整合课型”。最初用的是北京景山学校方碧辉特级教师编的幼儿英语教材。但秀敏的学生不是幼儿,而且新课型仅靠原来的教材也不行。于是她便在谷老师的指导下自编教材,研究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法。1985年,24岁的秀敏在汉沽区与天津市的青年教师赛课中,“英语、音乐整合课型”先后获得特别奖和一等奖,得到天津市教育局的关注。在谷老师的帮助下,秀敏对这项研究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意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型也不断完善。此后10年中,秀敏的事业蒸蒸日上:地方媒体与全国媒体的报道,使前来听课的人络绎不绝。从天津市副市长、天津教科院的专家、天津各大区县的老师,到来自湖北、辽宁、安徽等地的教研人员。天津市师范学校请她代培青年教师,校长培训班请她去演讲。她的英语教学法被誉为“听、说、动、唱、玩愉快教学法”。在中国外语学会第五届年会上,外语教学专家胡春洞、刘道义、郑桂泉等教授、研究员都对她的教法称赞有加。她的论文被刊登在北师大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刊物上。她被评为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职称……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垂青辛勤的耕耘人。

(二)

秀敏似乎对外人尤其对媒体有很重的防范之心。但从她莫名的眼泪和哽咽中,多年的记者经历使我想到她可能有难言之隐。这比说得出的困难、讲得清的挫折更令人揪心!为了不给她添麻烦,我没多问,而是用沉默表示理解。

在秀敏情绪最低落、身体最虚弱的日子里,竟然在病休期间完成了《儿童英语梯度教学研究》1-4册的写作,并于1998年获得天津市教育学会科研成果认定书。无论受到周遭怎样的误解,秀敏还是想从事她无比热爱的事业。刚刚调入体育场小学的侯宝乐校长凭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给她提供了继续研究儿童英语教学的平台;中央教科所外语教研室张志远主任和郑桂泉教授让她承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并四次亲赴汉沽,到学校听课,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具体指导。

(三)

重新振作的秀敏在事业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小孩子学外语,形式不活没兴趣;形式太活了又没效率。秀敏的课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活跃与效率的完美统一。“活”是手段,学是目的,秀敏牢牢把握这一原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在她弹出的那一串串节奏鲜明,优美欢快的音符中,每一句歌词,每一次律动,举手投足,转圈跳跃,无不与一个个单词、词组、短句的节奏、含义有关。发音与字形脱节是英语记忆和拼写的一大难点。秀敏把大量单词根据发音、字形的特点归类,编成词组、句子,形成“链接”,甚至编成故事,让孩子们好记、好读、好拼。“链接识词”再加上以音乐、舞蹈动作为载体的“艺术化教育”,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开心的课堂,成功的天堂!

经过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习,她的学生接触单词量约达1600个,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的单词达300-400个,认知能力达到了六年级的水平。全区统考,她教的班优秀率达98.8%!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孩子都说他们最喜欢的课是英语!

(四)

2002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有条件的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而解决师资匮乏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让富余出来的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行教英语。这一措施引起不少人的担心。秀敏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半路出家也能教好英语,但有几个前提:

前提一:自身要有一定的先天素质。半路出家的老师已经成年,语音语调能否达到教学要求因人而异。秀敏老师中学时期英语成绩突出,口语也好,这是转行顺利的重要条件。

前提二:自身要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专家的引领。有人认为小学英语简单。其实,方法不当,孩子很容易厌学,甚至会使孩子终生讨厌学英语。秀敏老师自起步就一直受到专家的指点,当然如果没有她百折不挠的的毅力和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再好的外因也难起作用。

前提三:要有领导的支持,这绝不是套话。秀敏的命运很坎坷,但总的来说,她能获得今天的成绩,与学校和市区各级领导的支持分不开。这种支持包括困难时的同情理解,评优选先时的肯定,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以及提供各种展示交流的平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