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传统施肥模式亟待革新

2005-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如何解决传统肥料的低效污染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传统肥料的革新突破,是农业科技领域长期面临的一大“瓶颈”问题。近日,我国多位农业专家呼吁:应当大力发展新型缓释肥,实行保护性耕作,尽快实现我国农村施肥及种植模式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研究员阎宗彪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肥料产品大多

还停留在国际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仍以单质肥料为主,养分结构不合理,加上对农民施用肥料缺乏科学的指导,造成肥料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对农产品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氮肥尤其严重。所以,开发与世界肥料技术同步的缓释、复合、高效的环境友好型肥料,成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阎宗彪是涂层缓释一次肥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的发明人,这一技术曾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中之重”推广项目,年近七旬的阎宗彪近几年一直在为涂层缓释一次肥的推广应用而奔波。记者了解到,传统的施肥方式除肥料底施外,田间追肥多以地面撒施为主,肥料的实际利用率仅有30%左右,肥料的渗漏、挥发严重,既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又污染了水源、空气和土壤。而涂层缓释一次肥则以控氮为核心,分别采用与氮、磷、钾肥料表面具有较强亲和能力和成膜特性的涂层材料,分别涂布在不同肥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使传统肥料转变为具有“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特点的单质改性肥料品种,如采取渗混工艺,可组配成可控缓释的渗混肥产品。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常务理事陈春风原是河北省农机局局长,也是农业战线的一位“老兵”,多年来一直呼吁实行保护性耕作,改革我国农村传统种植模式。谈到涂层缓释一次肥,他评价说,这一技术独有的缓控释特点实现了“一茬作物一次肥”,可实现肥料用量、深度、方法的规范一致,逐步达到精确控制、肥料深施,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有利于构建肥料企业、农技推广、农民三方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机制,让企业的肥料变成“专用营养套餐”,让农技部门的技术变成“一袋子肥”服务,让农民用上“傻瓜技术”。

近日,河北省成安县举行了“保护性耕作与缓释一次肥技术集成现场会”,在该县商城镇何横城村农民李永民家的棉花地旁,成安县土肥站站长常蕊芹告诉记者,施用缓释一次肥的地块比对照田每亩增产籽棉22公斤,按市价5.6元/公斤计算,每亩增收123.2元。

阎宗彪告诉记者,就保护性耕作配套涂层缓释一次肥施用,河北省在栾城、威县、成安、邱县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取得的数据令人欣喜:可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节约肥料20%,节约种子10%-30%,提高粮食产量10%以上。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还亲临藁城“保护性耕作与涂层缓释肥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河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晋生呼吁:应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大对各级领导和农民的宣传,尽早使涂层缓释肥等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发挥其增产、增收的巨大潜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