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国高校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下)

2005-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宋永华教授认为,英国善用经费管理,促进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第三个代表性做法是设立工程博士。英国根据不同年代国家的发展需求提出不同的重点,确定设立工程博士的领域。例如,几年前针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局

势,英国将环境技术作为急需发展的领域并设立工程博士。当前,面对世界可能发生能源危机的前景,英国将核能作为研究重点,目前英国在核能领域内的人才不足,正在积极组织科研招标。在具体操作中,几所大学组成一个团队,向EPSRC申请建立一个工程博士生中心,此外,中心还必须寻找相应领域内的企业参与,在此情况下,EPSRC经评审后给出一定的经费名额。中心招收的博士生学制4年,其中80%的时间必须在企业,一年中只有3个月左右回学校参加讨论、上课等活动,博士生的导师要由大学和工业界各出一名。工程博士生不必写博士论文,但必须呈交系列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有研究的成分,但重点是解决工业界2-3年后将遇到的实际问题。宋教授目前就与英国电网公司的国家控制中心合作,带着两名工程博士生,其研究课题是电网在再生能源加入后如何运行,非常前沿、实用。

宋教授认为,英国高校培养博士生是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而博士后即可自主性地完成科研项目。博士后的经费名额来源于两个途径:第一,高校向大的科学团体(如皇家科协)争取经费名额,从事前沿性研究,这在博士后中占的比例较少。第二,高校向EPSRC申请项目,事实上EPSRC大部分经费都是提供给博士后的。其实施办法与对博士生的经费管理办法一样。

英国还通过经费杠杆,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换。近10年来,英国在高校科研成果转换方面下了较大功夫,设立了“知识转换伙伴关系”机构,该机构由高校、EPSRC、工贸部等部委和地方发展局组成,拥有一笔经费,用来鼓励高校转化科研成果,目的是将新技术、管理和培训成果进行应用转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具体操作办法是,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多所高校可以组织起来投标。如宋永华教授执掌的布鲁内尔大学和其所在的伦敦西部的其他几所大学组织起来投标,以科研成果带动该区域内的信息、生物等行业的发展,通过“知识转换伙伴关系”的专家委员会评审,并获得一笔经费。高校用这笔经费开办公司,进行市场运作,最终将其科研成果推向应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