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乌海“绿色招商”建设生态健康城市

2005-1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前不久,主题为“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的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内蒙古乌海市举办。来自全国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对乌海市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

清洁生产变废为宝

乌海市是个资源性、重污染工业

支撑起来的城市。在乌海市狭小区域内,密集分布着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1600多家排污企业。大多数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源消耗大、工艺流程简单、污染物排放量大等严重问题。

在环境与资源的双重重压下,乌海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再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一场以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率先在一批试点企业里展开了。

黄河工贸集团在环保部门的积极引导和重点扶持下,先后投入1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原煤通过精洗产生精煤,精煤制成焦碳后用于炼铁,原煤洗选后产生的煤矸石和炼焦产生的煤气用于发电和生产硅酸钠,炼铁水渣和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再用于生产水泥,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没有废弃物,实现了互为市场、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多赢”。

去年以来,乌海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将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内的42家企业91个项目分别以达标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列入限期治理,刮起了一场“环保风暴”,共完成治理项目67项。今年又有总计34家小焦化企业和18家铁合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关闭。

招商选资绿色招商

走进乌海市海南区西来峰工业园区,神华集团30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施工。今年该园区又有5户能延伸煤化工等不同产业链的绿色企业落户。单神华集团投资的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00万吨捣固焦及18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建成后,就能够“消化”掉海南区乃至“小三角”地区大量不得不外运的煤焦油、粗苯、煤矸石等“废料”。如今的乌海市已经不只是在“招商引资”,更是在“招商选资”。每引进一个项目,不仅要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还要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努力引进具有“补链”作用的项目,拉长产业链和循环链,实现“链式发展”。对那些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各个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时一律免谈。去年以来,乌海市依法否决了47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不属于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建设项目,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生态健康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观和伦理观,不只是生产的循环,首先是人们思想要树立循环的概念。

为此,乌海市制定了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培训计划。2005年培训5万人,在5年内对全市45万人轮流培训一遍。开展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和环境警示教育,培训人员500余人(次)。

“大循环”需要大规划。为了在全社会构筑起循环经济的生态链,乌海市不惜重金,斥资120万元,委托国家环科院编制《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全市各项事业的科学、协调发展。

同时乌海市创新发展模式,优先发展社会事业,让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十五”期间,乌海加大对社会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投资7亿元新建了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投资1.45亿元建成了飞机场,投资50亿元建设了供热、供气、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投资2亿多元对城市进行了绿化。此外,乌海还于去年7月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全市5万多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户籍,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就业、低保、子女入学等政策。一座和谐、环保的绿洲新城正在内蒙古西部的戈壁中崛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