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皮草”进入中国的隐忧

2005-12-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骅 我有话说
不久前,世家皮草与中国内地及香港的11个服装品牌共同演绎了一场“世家皮草与龙共舞・中国品牌共谱皮草新乐章”的皮草时装秀,在感受到场面壮观、时装奢华精美的同时,记者却隐约有一种忧虑。

据介绍,世家皮草是欧洲最著名的皮草原料品牌,以为皮草行业提供最优质的貂皮、狐皮和芬兰貉子皮为宗旨。世家皮草能与中国

众多服装企业合作,一方面证明中国服装业在世界的崛起,中国市场对外国品牌有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全球提倡环境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欧美市场上已呈衰弱之势的皮草业,却在中国大张旗鼓登台,弹奏出了与世界潮流不太和谐的音符。

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皮草业,受到了环保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强烈抵制,欧美消费市场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渐衰败。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西方皮草业逐渐“东进”,我国皮草贸易有较快发展,仅浙江海宁市每年上市皮超过10万张,约占世界皮毛经营总量的四分之一。

服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一直是文明国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涵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面对所谓的充满了华丽与高雅、野性与丰满的狐狸大衣,充满了黄、橙、蓝、红水貂条纹的时装,人们是否能想到、感受到背后的杀戮和血腥?一条狐狸尾巴、一张貂皮就是一条生命,有多少狐狸、貂、貉在人们光鲜的外表下失去生命、失去家园?有人已发出呼吁:人类已拥有许多美丽保暖的服饰,把毛皮还给动物,拒绝残暴屠杀的时尚与奢华。

诚然,作为传统产业,皮草业有其存在的市场,禁止发展的观点也有失偏颇,关键是要做到规模适量、合理利用、和谐发展。皮草业在中国兴起后发展较快。截至2004年,我国注册的毛皮及制品企业1200多家,但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仅二三百家。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不规范,已经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当前,在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对皮草业加以引导和指导,加强管理,尽快制定、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使皮草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