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2005-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李亚彬、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12月13日电(记者李亚彬、张国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本报与中共重庆市委于12月11日至12日在重庆联合举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代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创新价值的成果。

重庆市委副书记姜异康在研讨会开幕时致辞。他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重庆市在完成三峡库区移民、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重庆目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姜异康说,本次研讨会,将对重庆在十一五期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建设和谐重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会同志在研讨中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本次会上交流研讨的热点之一。与会同志认为,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也要关注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就没有根基。社会越是向和谐方向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主持了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讲话。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情林、副市长余远牧、市政协副主席陈邦国出席了会议。

本报副总编辑李景瑞在开幕式上代表总编辑苟天林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重庆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光明日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举办这次理论研讨会,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重庆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重庆市委的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他充分肯定了重庆直辖以来在既快又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庆祥教授,国防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黄宏分别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98篇,论文作者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实际工作者。经研讨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从入选参会的82篇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7篇。全部入选参会的论文将结集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