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报社会是我们的使命”

2005-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箴 我有话说

尽管“费森尤斯卡比”在国际制药界是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可是它对多数国人来说是个有点陌生的名字,但提起它的中国子公司华瑞制药,很多人一定会想起曾牵动千万人心的我国首例靠人工静脉营养存活的“无肠女”

周绮思:在失去了赖以吸收营养的全部小肠而生命垂危之际,通过人工静脉营养,她不仅自己活了下来,还在几年后生下女儿蔡惟――世界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靠人工全静脉营养孕育的孩子。如今,蔡惟已经13岁了,健康活泼;周女士本人也已依靠华瑞公司长年无偿提供的静脉营养药生活了19年并健康状况良好,创造着世界医学上的奇迹。

“多年来我们从未间断过对周女士临床治疗的支持并坚持长年无偿提供药品,这首先是因为‘关爱生命’是我们公司的宗旨和使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亚太区总裁马驰・汉里克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当记者问及给周女士捐药和华瑞商业利益的关系时,他进一步解释道,虽然现在周女士的成功病例的确为华瑞赢得了很高的商业声誉,但19年前,华瑞还尚在筹建中,作这个决定的初衷是非商业性的,是从医药从业者“拯救生命”的天职出发的。他有些激动地说:“事实上,周女士的奇迹和这个背后体现的‘关爱生命’的理念也深深感动着我本人,是激励我为公司勤奋工作的动力。”

据马驰介绍,费森尤斯卡比公司有非常独特的资本结构,其最大的股东是ElseKorner-Fresenius基金会。该基金会目前仍持有公司67%的股份,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支持医疗科技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和帮助危病、受灾和残疾等有困难的人。截至到2002年,该基金会投入各类项目的资金累计达3700万欧元。“而我们公司通过分红的方式将经营收益返回该基金会,为公益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马驰说。

在回答记者关于公司公益理念的问题时,马驰说,“企业也是社会公民,和普通公民一样,我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尤其像我们这样股本一多半来源于基金会的公司,更是责无旁贷。”

正因为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多年来,费森尤斯卡比公司一直坚持公益事业投入。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公司捐助了价值500万地人民币的药品给受灾国家。在中国“非典”期间,不仅公司捐助了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员工们也自发捐助了5万元人民币。

除了临时的救灾工作,该公司还积极参与长期的公益教育事业。以中国地区为例,早在1998年,公司就捐款15万元人民币在延安黄陵县建立了“华瑞希望小学”,并在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组织员工前往当地探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捐款捐物3.5万多元人民币。2004年,公司又和一家美国慈善机构各捐资50万元人民币,在云南香格里拉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如今这所小学已经完成了基建和设备配置。此外,公司还积极向中国的高等院校捐款设立奖学金,在15所院校设立奖学金总计约80万元人民币。

此外,作为制药企业,公司还积极为患者提供额外的公益服务。据介绍,在公司主营业务之一的肾透析领域,患者往往要长年和病魔抗争,在药物之外,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精神支持对病人培养积极情绪以利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公司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病友俱乐部”,免费举办讲座,发资料普及医疗和护理知识,并为病人提供相互交流与鼓励的场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