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见证了中国巨变

2006-0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斯敏 我有话说

图为邹健东在华北军事大演习现场留影。

层层花圈簇拥下,遗像中的老人神采奕奕,含笑凝望,迎接着专程前来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的数百位友人。这是老人生前最珍爱的一张

照片:一身戎装,胸前挎着两部须臾不离的宝贝相机,身后,是华北军事大演习壮阔辽远的主战场。

今天是北京落雪的日子,人们送别90岁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我军杰出的革命摄影家――邹健东。“他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低徊的哀乐中,多位白发老人回忆了邹健东波澜壮阔的人生――

邹健东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一户农民家庭,20岁投身革命,并于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摄影室工作,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相机和胶片,拍摄了一系列珍贵照片:刘少奇在中央党校讲党课、山东人民支援前线、翻身农民土地改革……帧帧生动,传达出革命年代军民齐心奋战的火热激情。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全程记录了解放战争的光荣历程。“他始终冲在革命第一线,冲在枪林弹雨中。”曾与邹健东同任华东野战军随军记者的沈定一老人慨叹不已。

1949年,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打响了。邹健东来到先锋连,感动于战士们猛虎下山、冲破防线的英勇,毫不犹豫地定格下这一瞬间――《百万雄师过大江》;他寻遍长江岸,看到一个为送解放军过江作战而奋力摇橹的农家女,充满了力度和美感,不失时机地捕捉了这个片断――《我送亲人过大江》;他走进喜获解放的南京市,拍摄了战士们屹立于伪总统府楼顶的英姿――《占领总统府》……正如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执行会长许必华所言:“他是那场伟大战役的亲历者,几乎记录了战争的每个环节。”

“邹健东的相机没有一天闲着,即使在和平时期。”老同志介绍说,在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的日子里,他拍摄了大量国家领导人的资料照片:慷慨讲演的毛主席,亲切微笑的周总理,凝神思索的陈云,反映了伟人们各个侧面的风貌;在粉碎“四人帮”的喜庆气氛中,他捕捉了大量感人场景,其中一幅“游行者手举四人帮丑态漫画”的照片经新华社播发后各媒体大幅刊用,影响巨大。1981年,已经离休多年的他受到聂荣臻元帅的亲自邀请,参加了华北军事大演习的拍摄工作,用一个老摄影记者的独特视角,表达出和平时期我军卫国强国的坚定信心。也就在这时,邹建东壮心不已的军人形象被同事拍摄下来,于是有了那张备受他珍视的照片。

几十年来,邹健东的作品不仅被国家级博物馆大量收藏,被各界媒体广泛刊用,有的还传播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这些丰硕的成果,1988年,他获得了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2004年,成为文化部十大“造型艺术成就奖”得主中唯一的摄影家。

“邹老为摄影界树了一个榜样,他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人品上。”资深摄影家钱嗣杰深情回忆道,邹健东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军人。许必华在连夜赶写的长篇纪念文章《痛别老邹》中写道:“他把荣誉看得很淡,一直住着50年代的旧居室,也曾因自认‘不够格’而坚决不接受‘团级干部’的评定;晚年他多次举办华东战役摄影展览,也不为牟利,而是借此来怀念牺牲的战友。”

“镜头录史千秋业,笑傲人生九十年。”战士的精神不会消亡,凋零的只是躯体;邹健东的心血之作,与共和国的历史同在。

(本报北京2005年12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