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屯溪老街

2006-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夏辉映 我有话说

屯溪的心脏在哪儿?不是现在的黄山,应该是屯溪的老街,看屯溪就是看老街。

屯溪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三国时,东吴的孙权把他的部队屯在溪上,故称此地为屯溪。另一种说法是有溪流经此地,因地势低洼而积水,故名屯溪。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但当我们的汽车停在老街溪头的时候,我还是相信后一种说法

。新安江挨着老街流过,水面很宽广,到下游分叉而去。

老街的小饭馆真是不错。房子是用水泥仿木制结构,都是徽州传统的建筑风格,大黑大白,墙头都是青瓦,黑色的;墙面都是白色的。饭馆的里面极尽摆设之能事,大都是些工艺品,灯笼,字画,用镂空的花木墙把空间隔开,很雅致利索。觉得这儿的吃也是很讲究的,这也是徽菜的一个重要元素吧。

我们就餐的饭馆坐落在老街的街口,号称徽菜第一家。服务员把我们领到三楼,楼梯很窄,扶栏而上,拐角处都有布置,多是艺术品,匠心独运。小间都有雅名,什么居什么轩的,当时眼花缭乱,都记不清了。

安徽同行尽地主之谊,菜是他们点的,其中的石耳汤是徽州的特产,非常鲜美。石耳状如东北的黑木耳,但很薄,边缘卷曲。主人介绍说,这石耳是黄山的独有之物,生长在黄山石上,吸天地之精华,名副其实的山珍。还有一道菜是鳜鱼,主人也大加介绍,口感也是不错的,我相信它是屯溪水养成的。过去读汪曾祺的《蒲桥集》,其中引用了青藤徐文长的一段话:“此鱼不能屈曲,如僵蹶也,故称鳜鱼。”这个说法感觉很奇怪,“鳜”和“蹶”现在是两种读音,绝不相侔,古代是不是相同或相近,不知道。徐青藤的短文中,还称鲫鱼为鲋鱼,说是鲫鱼喜群附而行之,故名。又不惮罗嗦,说是鲫音近栉,“旧传此鱼为败栉所化,或因其形似耳。”鲫鱼的确是有点像妇人用的木梳,形近而名。

离开黄山的前一天晚上,又去了一趟老街,这回是购物。夜色中的老街更显古朴,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看过去略形弯曲,显得深远。这个时候,各家都把红灯笼挂起来点亮了。

好多商家都把商品摆到大门口招徕游客,最惹人眼目的是地方特产,还有就是歙砚。担着各类水果的小贩,喜欢在你面前不厌其详地推销他们的水果,有桔、苹果、香蕉、弥猴桃。弥猴桃和别处的不同,个儿小,结实,小贩夸耀说,这是黄山的特产啊,野生的。有个小贩挑来两箩筐大枣,说这是黄山的冬枣啊,甜极了!我知道山东的冬枣有名,这黄山的冬枣还真没领略过,就尝了一颗,是很甜。问价钱,小贩说7元。我听了不信,地方特产地方产嘛,应该便宜些才对,这个价比山东的冬枣还贵。不过我还是买了两斤,刚刚货钱两讫,市场管理人员就来了,小贩挑起担子就跑,看来这儿的市场也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接下来我们去买黄山的石耳。在一家商店,服务倒是挺好的,但石耳的价格奇贵,一斤石耳要300多元,我们看了都咋舌头。卖家是个半老妇人,她说,这石耳出产不多,而且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到这个样子的。我看那儿摆着好几袋石耳,就问,出产不多怎么你这儿这么多呀?她说:“你要吗?那些是人工的。价格便宜,就半价。”她这么一说,我还真不敢买了。最后还是买了她所说的天然石耳,另外还买了笋衣和黄山的蘑菇,蘑菇特别香,封在塑料袋里还香气四溢。

回宾馆的时候,夜色中的老街还是显得很沉静,屯溪的河面上映着柔和的灯光。我觉得这儿的生活真不错,有一种城市生活中没有的恬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