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井喷”的创新力

2006-0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中委 刘胜江 熊学莉 我有话说

第三军医大学近年研究生创新成果势如“井喷”――

参加刚刚落幕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总分雄居全军院校首位,再捧优胜杯;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无论数量和质量,名列全军院校前茅;

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省部级课题共480项,获军队、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22项

……

创新氛围、创新制度、创新平台,是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人才群迅速崛起的“助推剂”。

开门迎接八面风

三医大近年以学术论坛、研究论坛、英语论坛三个论坛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研究氛围。他们打开校门,迎接八面来风,先后与美、英、德、日等16个国家和地区10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邀请150多人次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高频率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开阔了研究生的研究视野,为开拓创新性课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人戏言:三医大的学术环境,熏都能熏出个创新成果来。

学校开展“三个一”创新活动,鼓励每位研究生在课程段期间发表一篇国家级专业论文,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申报一项科研课题。在2005年研究生“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现场答辩会上,专家教授们尖锐的提问、中肯的建议,学员们精彩的汇报、机智的答辩,令人振奋。当场,有84篇设计方案通过答辩,成为实验设计经费资助项目。

强“内脑”,借“外脑”

提升师资队伍资质,是校党委培养高层次军事医学人才的一项战略决策。

他们首先强“内脑”,实施“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竞争上岗,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年轻教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把是否承担高水平科研课题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导师选聘的必备条件……一条条硬杠杠,推着师资队伍年年上台阶。

他们倾心借“外脑”,避免近亲繁殖。学校专门成立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导小组,实行全方位服务,吸纳贺福初、吴天一院士等69位军内外、国内外优秀学术人才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他们实施“研究生优秀导师工程”,重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老师,极大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

教学相长,水涨船高。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

高筑科研创新平台

三医大特别注重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构筑良好的平台。他们在野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烧伤研究实验室、复合伤研究实验室三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我国我军的战创伤医学中心。与此同时,他们对研究生敞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门,依托校内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立“研究生开放实验中心”、“研究生创新基地”,开设相配套的跨学科实验室课程,为研究生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学校为研究生创新提供快捷的信息渠道,建成60多个学科网站、6500个接点、信息总量达到1000G以上的校园网;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中外文期刊近200余科、藏书61万条册,数据库19个。如今,研究生宿舍都装备有网络接口;研究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前沿信息。

2005年,第三军医大学从300多份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随机抽取部分论文,隐去作者、导师等有关信息后,由校学位办公室寄往国内有相应学科的其他重点院校进行评审。结果,论文通过率达到100%。这表明,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国内相关重点高校的充分认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