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兵圣遗韵在 武经惠泽长

2006-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海军 我有话说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同时也是一部堪与《易经》、《老子》、《论语》媲美的、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探讨孙子的文化属性,既是孙子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现实中借鉴和运用孙子思
想的需要。

2005年第5期《滨州学院学报》“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收入各类论文31篇,内容涉及孙子本事、版本源流、故里问题、思想阐释、兵学体系、文化属性、比较研究、现实运用等孙子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绝大多数论文的选题都触及了孙子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孙子兵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孙子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和意义、孙子的地域文化属性、孙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兵学体系的异同及其形成的原因、孙子在经济等领域运用的误区及如何实现历史性跨越等。这其中,直接从文化角度研究孙子的文章便有7篇之多,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文章也论及孙子的文化内涵。像姚有志的《〈孙子兵法〉蕴涵的基本的科学精神》和吴如嵩的《试论〈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文化解读》,皆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以往孙子研究多着力于《孙子兵法》本身,就孙子而言孙子,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与此不同,这次与会的专家们则更多地将孙子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置于兵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置于现实需求的焦点之上,置于中西军事思想对撞与融合之间,因而突出地表现出立意高远、气势恢宏的特色。即使是一些从具体问题出发的文章,也往往能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如陈学凯的《从火攻谋略看孙子对战争复杂性的认识》一文,从火攻这一古代战争中十分常见的作战方式出发,深刻揭示了自然力与战争的关系,得出“大千世界的事事物物,都可能是我们手中的一种武器,或成为我们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而不应当只把自己手中的武器看成是武器”的结论。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从哲理的高度揭示了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从而具有了普遍而恒久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其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诚如宋人郑友贤所指出的那样,《孙子兵法》就像儒家的经典著作《易经》一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求之而益深”,“叩之而不穷”。因此孙子研究绝非一时之功,而是千秋伟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