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2006-0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落实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既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观。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关键是要从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人们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只有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才能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明确改革方向,抓住薄弱环节,找准改革的突破口。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就要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新的认识。当今世界,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建设上,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文明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把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在社会建设上,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都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民族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克服那种认为文化只是蹦蹦跳跳、可有可无的思想,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就要坚决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阻碍文化发展的传统观念,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新观念。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不充分,对文化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存在疑虑;习惯于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等同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没有产业概念,不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建设主要当做政府的事,文化单位等、靠、要思想严重,结果事业不像事业,产业不像产业,等等。实践证明,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已经成为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手段,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交换进行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又要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放手发展文化产业,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更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又有商品和产业的属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是紧密相联的,不讲文化生产的投入产出,不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文化建设就无法维持再生产,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强调对文化建设的重新认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既是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要敢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密切关注世界文化发展的最新态势,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发展观,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改革的实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