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副镇长袁厚国累倒在村头

2006-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张海波、郑良云 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1月15日电(通讯员张海波、郑良云记者张国圣)工作11年,3次换岗位,始终不离农村;在每个乡镇,都是下村次数最多的镇干部,都主动要求联系最穷最偏僻的村子。2005年12月14日,重庆合川市官渡镇科技副镇长袁厚国,在他无法抛舍的田间地头,写完了37岁的短暂人生。

“我是农家子弟,我的父母都在

农村,我要对得起农民。”袁厚国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只要是跟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的善心。他曾将长期在外流浪的村民请到自己办公室吃午饭,曾不止一次将自己的工资款送到村里的困难家庭。他自己掏钱,把一字一句从农业科技书籍上摘抄下来的致富门路,复印上万份发给村民。

1994年8月,袁厚国从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九岭乡农经站。九岭是合川一个贫穷的小乡,袁厚国在这儿一干就是7年。在乡机关的20多名干部中,他是下村次数最多的人。2001年,九岭乡撤销,袁厚国被调派到铜溪镇从事林业管理。仅仅半年后,他就凭自己的钻劲,由纯粹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林业专家。他组织的退耕还林作为重庆市的典型接受国家林业局的严格检查,并得到了高度评价。2003年4月,袁厚国被选聘为合川最小的镇――张桥镇科技副镇长。他又主动要求去最偏远的鹞子村做驻村干部,并因地制宜地在鹞子村发展1300多亩葛,建成了合川市第一个葛专业村。2005年4月,张桥镇撤并至南津街街道。袁厚国放弃回城区的机会,再赴官渡镇任科技副镇长。在官渡的短短几个月里,他悉心指导农民,推广省力化蚕台、小蚕共育等现代养蚕技术,使本镇养蚕量比头年增加10%。他还是全镇唯一一位长期驻村的镇领导。他选择的驻村点,仍然是有名的“困难村”天寨村。

天寨村曾经是个“问题村”,遗留难题多,财务乱账多,农税拖欠多,群众矛盾多,犹如一盘散沙。原槲柳村2001年撤销分成两块并入天寨、铺坝村后,4年没有理出一笔明白账,群众意见极大。袁厚国驻村后,不但组织人员理顺了天寨村的问题,还一一理清了原槲柳村的遗留问题。袁厚国由此举一反三,又拟订了全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并于去世前一天交到了镇党委书记手上。

2005年夏天,天寨村养兔专业户鲁云家的仔兔一下死了四五百只,一家人急得天天哭。刚到官渡镇的袁厚国知道后,三天两头往鲁云家跑,想办法,送资料,还帮着筹集再生产资金,终于让鲁云走出了困境。现在,鲁云的养兔场越办越大,年收入已达五六万元。

妻子王蓉最了解他。要是农民反映了什么问题,应该解决而又没有解决,袁厚国就会陷入自责愧疚之中。如果手头积累了好几个这样的问题,袁厚国就会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妻子劝他心不要太急,慢慢想办法。他总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是最知道农民的难处的。如果连我都不为他们着急了,他们还能指望谁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