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学术殿堂走进生活世界

2006-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江畅 周鸿雁 我有话说

开栏语2005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异彩纷呈,关注实际,问题意识突出。学术版从2006年第1期起陆续推出

各学科的研究综述,对过去一年的学术研究予以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

在20世纪80、90年代,刚刚兴起的中国价值哲学侧重于价值理论本身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重心在当代世界哲学总趋势的影响下开始逐渐转向人类社会现实。有两次国际性会议给中国价值哲学的这种转向以有力的推动,一次是于2003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以“面向世界难题”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哲学大会,另一次是于2004年在武汉召开的以“面向人类问题”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2005年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在从学术殿堂走进生活世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关注现实世界、研究社会问题、贴近公众生活成为2005年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主题。这一年,价值哲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成果也丰富多彩,尤其是进一步走进生活世界这一趋向更为明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一、重视应用研究。价值哲学研究走进生活世界最初的、也是今天最重要的路径是把价值哲学的理念、原则和原理延伸到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研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价值问题。从世界的范围看,价值哲学研究的这一走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我国起步稍晚,但新世纪以来应用研究也已经进入我国价值研究的视野。不少价值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应用问题,研究人类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的价值问题。在2005年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李德顺主编的《实践价值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问世。这套丛书首次推出了《价值新论》、《道德价值论》、《文化价值论》、《科学价值论》、《审美价值论》、《环境价值论》、《生活价值论》、《军事价值论》八本,还将出版《经济价值论》、《政治价值论》、《法律价值论》、《技术价值论》、《宗教价值论》等。这套丛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其主要特点在于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人类生活的不同领域进行研究,把价值哲学的一般观念和原则运用于研究社会各不同领域,以构建不同领域的价值体系。

价值哲学的应用研究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应用和推广过程,而且也是一种再研究、再创造、再构建的过程。它立足于不同领域的人类生活的实际和需要,为人们提供具体的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也可以检验价值哲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促使其不断反省、修正、发展和完善自身,使之成为富有活力和现实感的完整理论价值体系。可以说应用研究既是沟通价值哲学与人类现实生活的桥梁,又是推动价值哲学丰富、发展、更新的动力和源泉。《实践价值丛书》的出版不仅是我国价值哲学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且反映了我国未来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动向,预示着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将会更深更广地影响我国现实生活。

二、直面现实问题。价值哲学研究走进生活世界的另一重要路径是,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研究当代社会生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精神危机问题,等等。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多种社会矛盾交织。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如何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待我国目前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价值原则和价值策略,成为近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关注的重大课题。

2005年,价值哲学研究着重围绕着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力图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回答和谐社会的规定性及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据、基本途径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这方面研究的丰富成果见诸于各种报刊,也有一些有关的专著出版。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于2005年11月在淮安召开的以“价值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中心话题,直面我国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创见。

有的学者提出,和谐社会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然载体和现实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的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不仅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它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目前需要从制度上保证、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走向新的繁荣,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和谐文化”。有的学者提出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分别标示着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状态,因而两者之间具有一种相依相促的紧密联系。还有学者提出,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各级人民政府责任重大,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有更大的作为。当前政府尤其要着力解决和谐社会构建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瓶颈”问题。

这些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哲学支持,更在于在价值哲学研究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预示着我国价值哲学研究未来的另一走向。

三、关怀大众生活。价值哲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要通过价值问题的研究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念提供依据和指导。以前价值哲学更多地侧重于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一般性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和价值标准。近年来,适应社会价值多元化、相对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价值冲突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价值哲学研究开始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更具体的指导,给面临价值困惑或价值两难的人们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这种走向更体现了价值哲学的人文关怀,使价值哲学真正成为人学。2005年,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这种走向更明显,更自觉,成为价值哲学走进生活世界的第三条重要路径。

2005年价值哲学研究的这种走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当代世界文明的总体走向,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现实,构建克服现代文明弊端、以实现社会成员普遍幸福为指向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江畅的《幸福与和谐》(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一书。该书在整合作者以前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被称为幸福主义的价值论体系,其主要观念体现在以下四个命题之中: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谐是生存环境的理想状态,智慧是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优雅是当代人类的应有选择。

二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种价值问题进行诊断和医治的日常生活批判。其具有典型意义的成果是衣俊卿主编的《日常生活批判丛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丛书的“总序”提出,中国现代化所期待的文化转型任务落到实处应当是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而日常生活批判重建的核心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即完成由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向现代社会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

三是把价值哲学的理念通过媒体通俗化、普及化,使之进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价值哲学与大众生活之间架设宽阔的通道。近年来一些价值论研究者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推动现代价值理念的推广和普及。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由几位价值研究者编辑的《优雅生活》杂志今年创刊。该杂志针对现代文明过分重视对资源占有的弊端,主张换一种方式生活,致力于张扬优质雅致的生存方式,引导人们走幸福之路,做智慧之人,创和谐环境,过优雅生活。

总体上看,这种走向还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和可做,需要价值哲学研究者进一步共同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