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卡德尔老人和他的拥军日记

2006-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凤鸣、陈征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我有话说

卡德尔老人向某部政委周承发介绍他写的日记。李翔摄

新疆库车县阿尔乡栏杆村72岁的维吾尔族农民卡德尔,38年记下十几本厚厚的《解放军爱民日记》。在这本日记里,记载了

新疆军区某部1967年进驻栏杆村以来,历代官兵给村民做的上百件好事。多少年来,卡德尔老人把这些《日记》视作家珍,精心珍藏。今年春节前夕,他将作为“全国双拥办”、广电总局、民政部、总政的特约代表,参加以“和谐花开神州美”为主题的双拥晚会。

翻开微微泛黄的《日记》,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感人至深。1967年10月上旬,天山地区连降暴雪,村里通往山下的道路被冰雪封死,尼亚孜等4家五保户燃煤告急。驻军官兵破冰?雪,及时运来3车煤,避免了一场意外。1968年3月,正值春耕季节,解放军给全村24户贫困户拉来3车化肥,帮助及时种上庄稼。1969年6月12日,农妇阿合曼古丽难产大出血,母婴生命危在旦夕,部队及时派车护送到医院,官兵们纷纷赶来献血,才保住母女的性命……

卡德尔老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山村。解放前,山民备受军阀欺负,军阀部队进一次村,老百姓就遭一次殃。4岁时,他父亲被军阀抓去当壮丁丢了性命。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办起学校,政府送他到乌鲁木齐的交通学校上学,还提拔他当了村干部。部队进驻这里后,官兵们秋毫无犯,对各族群众像亲人一样,帮助村民盖房子、修梯田,时时处处办好事。卡德尔老人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他通过今昔对比,切身感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栏杆村地处天山深处,这里山高沟深路险,自然条件很差。全村51户人家、262口人,全部是维吾尔族。以前,村里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点的是煤油灯,喝的是涝坝水,进城坐的是毛驴车。1967年某部移防栏杆村后,部队给村里修通了公路,修建了灌溉渠,还经常送医送药、捐款捐物。1986年2月8日,部队帮村里架了高压线,安了电灯。1991年3月,解放军给村里安装了自来水管,村民们结束了喝涝坝水的历史。后来,部队又给村里铺设光缆,开通程控电话和网络,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部队给山村人民办的好事,件件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每办一件好事,村民的生活就发生一次变化。一直在栏杆村当村干部的卡德尔老人看在眼里乐在眉梢。为了让子孙后代和全村男女老少永远记住恩人解放军,他用写日记的方式将这些事记录下来。。

十多年前,卡德尔老人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记日记的习惯始终没有改。他说:“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军队是山里人的恩人,解放军给村里做的好事,一件也不能拉下,我要记下来留给后人。”因此,只要解放军进村里办好事,他都要拄着拐杖四处奔走,走家串户问个不停,认认真真写进日记里。翻阅《日记》,通篇原汁原味,记录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人和事。

十几本《日记》,浓缩了人民子弟兵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卡德尔老人作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见证人,为了教育全村人不忘本,永远牢记亲人解放军的恩情,他走到哪里,就把《日记》中的故事讲到哪里,还经常带着《日记》到村小学上教育课,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让村民传阅。如今栏杆村人谈起几十年来解放军给村里办的实事、好事,人们如数家珍,记忆犹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新疆军区某部移防到这里后,得到栏杆村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官兵们不会忘记,连队的菜地是老乡给的,营区的围墙是老乡帮忙盖的……1996年2月,部队铺设通信线路要经过村民的麦地,村民们一句怨言没有,一分赔款不要,男女老少自发走上工地,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与官兵并肩作战。由于地表被冻结,光缆沟挖掘困难,乡亲们就用自己家的干草烧地化冻,保证部队按时完成了任务。

近40年来,新疆军区某部官兵和栏杆村各族人民群众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争执和纠纷,连年双双被评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