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6-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书越 我有话说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是创新主体通过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设计,以更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需求,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有重复性实践和创造性实践之分,只有创造性实践才是创

新。自主创新属于创新主体自己的创新实践活动,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我们所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是指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进行的自主创新活动。根据对外依存度的不同,可以把自主创新分为三类: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加快科技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键也在自主创新。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味靠技术引进,就很难摆脱落后的局面。在一定条件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这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了,我国如果不加强科技的自主创新,就难免落入步人后尘、受制于人的局面。加强自主创新,应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要增强创新意识,做到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创新。创新意识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是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问题的意识。自主创新必须以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对国情的科学把握为前提。只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事物,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突破旧的思想束缚,实现创新。创新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割裂、互为条件与前提的。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找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仅是指从实际出发,而且包括对客观事物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这样,我们就必须做到详细地占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果说勇于创新表现了一种勇气、一种精神的话,那么善于创新,就要善于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就要坚持“拿来主义”,使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知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就要善于提出适合实践要求的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努力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无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头脑僵化,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结果贻误时机,落后于时代和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其二,把创新理解成仅凭主观愿望、热情办事,不顾实际条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要结合国情,抓住主要矛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要抓住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集中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力求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二要培养造就富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从事创新活动的现实的社会的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培养和塑造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勇气,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是以思想进步和观念更新为先导的。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观念能够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因循守旧、被动保守的观念则会压抑社会的创新与进步。今天,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可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创新活动的开展。良好的创新环境指创新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压抑、阻碍、扼杀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做法能得到纠正。一般来说,要使创新活动顺利进行,需要营造如下社会环境:一是民主的环境。创新需要民主、自由的学术空气。二是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关键。应该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三是形成鼓励创新的教育体系。要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定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有效运转,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式,都要积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